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3篇
水利工程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老顶初次来压时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顶初次来压是一种十分剧烈的矿山压力显现现象,多数情况下,工作面来压最猛烈、最难控制的是老顶的初次来压。初次来压前后,工作面端部底板是破坏深度较大处,对底板存在承压含水层的煤层也是易发生透水的危险地段。应用弹塑性理论进行分析,建立了计算底板最大破坏深度的理论公式,并提出了初次来压时预防底板突水的措施,可供开采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煤层时借鉴。  相似文献   
2.
风化破碎围岩巷道锚网(索)支护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煤层露头附近强风化、氧化带中的回采巷道,由于煤岩体内风化裂隙增多,强度降低,使这样围岩条件下的回采巷道的支护设计与维护管理都面临着与普通围岩条件巷道不一样的新问题.巷道顶部的破碎围岩能否形成稳定的承载压力拱结构,是决定巷道稳定状态、支护形式与支护参数的主要因素之一.论文以松散、破碎围岩的压力拱理论为基础,结合龙东煤矿7144材料道的工程实际背景,对风化破碎围岩巷道的锚网(索)支护设计参数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围压与变温环境下大理岩的临界损伤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特性是岩石的主要特性之一,通过大理岩在不同温度下的静态压缩试验获得了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力学参数。利用空间应力状态下的损伤统计本构方程,得出了不同温度下的分布参数和临界损伤度,并定性分析了温度和温度的更替对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温度的升高和交替加速了大理岩的损伤。相对于温度的交替变化,温度的升高对参数m和 、临界损伤度Dcr、损伤全过程的影响要更加显著;(2)大理岩的临界损伤度Dcr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Dcr不是其固定的材料属性;(3)给定的温度下,Dcr与峰值应力一一对应,因此,Dcr可以做为与强度参数类似的量表征破坏与否;(4)由分布参数m的物理含义可知,m可以做为表征大理岩脆性的参数;其倒数1/m可以做为表征大理岩延性的参数。  相似文献   
4.
岩石力学中常用的流变模型有黏弹性模型、黏塑性模型等,而西原体模型是目前比较完善、流行的流变模型,它能够完整地描述衰减蠕变、稳定蠕变与不稳定蠕变几种蠕变模型.利用该模型理论对深埋地下洞室围岩的流变进行了力学分析,得出在考虑围岩流变的情况下,围岩的位移随着时间的增长不断变大,而围岩的位移速率则是在洞室刚开挖时最大,随后逐渐变小并趋于某一定值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大力推广这种模式,组建总承包企业。总承包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需要从企业人才、企业成本、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文化入手,培养和提高总承包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承压含水层上部工作面底板临界厚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回采工作面采动影响,位于承压含水层上部的回采工作面底板产生破坏,完整岩层厚度减小,阻水能力降低,底板突水可能性增加.运用塑性理论和矩形薄板理论得出了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以及完整岩层带厚度计算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并根据东庞煤矿9103回采工作面的基本条件,试算了底板临界厚度,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得出的破坏深度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