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淮河流域平原是一大盆地,深厚的松散沉积层为一良好的蓄水体,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即汛前结合农田灌溉进行开采,降低汛前地下水位,加大汛期降雨入渗,达到当年或多年采补平衡,成为“地下调节水库”,以减免涝、旱、盐、渍等自然灾害,减少径流流失与蒸发消耗养护和扩大可用水资源,缓解城乡供,需水和上、下游遇旱争水,遇涝争排的历史性矛盾,还可通过利用、改造微咸水、改善环境,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扩大航运里程,改善人民饮用水卫生条件。  相似文献   
2.
3.
2000年初以来,由于降水量偏少,以及上游两岸工农业生活用水,使淮河水位下降,造成闸上游千余船只滞留,解决办法是,走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节约库水与地表水。  相似文献   
4.
刘玉石  毛信康 《治淮》1992,(2):17-18
“水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合理利用的研究”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1979年4月在国家农委、国家科委的统一部署下,水利部于8月成立了水资源研究和区化办公室,以组织、协调、推动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和水利区划工作,并于1980年3月向全国水利系统布置了任务。历时近7年,全国完成了十大协作片水资源调查、评价和合理利用研究工作。其成果于1987年已汇入《中国水资源评价》一书,为全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