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了管涌砂槽模型试验研究,观察到了管涌发生、发展和导致溃堤的全过程,得到了相应的堤基管涌破坏的临界水平平均水力坡降.试验结果表明,堤基管涌的发展,在水头低于临界水头时,发展至一定程度后达到自愈,管涌通道不会与上游连通,其宽度和深度有限,不会发生管涌溃堤事故.水头超出临界水头后,管涌持续向上游发展并与外水连通,连通管道...  相似文献   
2.
在泥石流发育和形成的影响因素中沟道流域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沟道比降、主沟长度等其它地貌形态指标,还对强降雨的汇集、松散物质的分布等地质、水文条件产生影响。通过不同区域(流域)泥石流沟道面积的大小分布和非线性特征统计表明,流域面积对泥石流发育和形成起控制作用,流域面积30 km~2的沟道对泥石流的发育和形成不利。配方法用于计算大流域沟道泥石流峰值流量时结果往往偏大,建议采用折减合并法计算。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管涌砂槽模型试验研究,观察到了管涌发生、发展和导致溃堤的全过程,得到了相应的堤基管涌破坏的临界水平平均水力坡降。试验结果表明,堤基管涌的发展,在水头低于临界水头时,发展至一定程度后达到自愈,管涌通道不会与上游连通,其宽度和深度有限,不会发生管涌溃堤事故。水头超出l临界水头后,管涌持续向上游发展并与外水连通,连通管道内水流的水力冲刷最终导致溃堤破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溪洛渡水电站大断面导流洞开挖支护施工方案,并结合导流洞围岩物理力学参数、支护参数,利用FLAC-3D有限差分分析软件对各开挖支护过程位移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隧道位移变形、各种应力云图以及相关的等值线等重要工程信息。其结论可使工程建设更加安全、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5.
冲击振动台在工业产品力学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测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为实现冲击振动台的高g值的连续冲击,建立了保证电液伺服作动器与冲击滑台在阻尼系统平衡处正碰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可实现振动频率调整的弹簧阻尼系统,利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通过冲击试验得到了最大g值可达1100g,最大冲击频率可达14Hz的冲击波形,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工程机械悬置系统设计过程中面临的零部件质量、质心、惯量等物性参数繁杂,零部件硬点及悬置约束点空间坐标校核困难,模态分析指标不实用,计算文档管理混乱等问题,基于刚体假设与能量解耦理论,提出了多自由度刚体悬置计算与分析方法,并采用C#语言开发出,多自由度刚体悬置计算与分析系统(MDOS).该系统采用多文档架构,实现了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甘肃省刘李河水库近坝库岸段为例,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基于ItasCAD的三维地质模型对该库岸段的黄土塌岸进行分析预测,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得出三维地质模型在黄土塌岸预测的应用中有着快捷、直观和高效优势的结论.该研究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流固耦合的原理,采用二维颗粒流方法对均匀粗砂层灌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从细观角度探讨了粗砂层灌浆过程的特点,根据灌浆过程中颗粒接触力变化及浆液扩散规律将灌浆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重点研究了灌浆过程中孔隙率的变化规律以及灌浆压力、灌浆时间对灌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流固耦合的颗粒流方法能很好地模拟均匀粗砂层的浆液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几年BIM在水利工程和建筑工程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三维地质模型也在工程勘察和设计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某工程块石料场为例,主要介绍了该块石料场的概况、基于ItasCAD三维地质模型建立的过程及利用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的方法,通过传统方法和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对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的比较,得出三维地质模型在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的应用中有着准确、快捷和高效的优势,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创新性计算方案,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滑坡的快速调查与应急影响评价,以某水电站库岸1#滑坡为例,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滑坡体的高清影像,通过影像处理和地质解译,得到滑坡体的地形与地质数据,进而通过Itascad与Catia三维建模平台构建滑坡体的地质模型和计算模型,最后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1#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