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尊村引黄六级干渠发生一条斜穿渠道的长约400m的裂缝,致使渠道漏水,渠道沉陷、渠堤多处裂缝,造成多支超流,渠堤多处冲毁。经分析,系区域地质构造裂所致,本文通过分析其破坏的原因,提出了“下堵上防”加灌浆的综合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衬砌渠道伸缩缝漏水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城地区截止1996年底,已建成各类固定渠道27796km,其中累计衬砌渠道长17958km,占到固定渠道的近2/3,这些衬砌防渗渠道都设置了不同形式的伸缩变形缝,为保护渠道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部分灌区不注意伸缩缝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以致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行农村生产体制的特点和目前推广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情况,本文从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实行区域化种植以及搞好规划设计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更充分发挥节水灌溉技术效益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过滤施肥装置是微灌首部枢纽中的重要设备,起着保护系统安全、充分发挥微灌效益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其主要存在认识、技术、投资及管理方面问题。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针对性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涌泉灌技术属微灌范畴,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适于果园灌溉的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为探究其在大田作物中应用的可行性,1997—2000年在山西夏县杨村进行了三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涌泉灌与膜上灌相结合应用于大田宽行作物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其节水达59.5%,增产15%以上。通过试验研究为涌泉灌技术应用于大田作物提出了初步的规划设计依据和参考。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在棉花中采用涌泉灌技术,其还本年限仅4.2年。效益费用比为2.8。说明其在大田作物中的应用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上世纪90年代初山西运城市在大面积发展地下渗灌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夹马口灌区进行了渗水管的灌水均匀度试验.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地下渗水管长不大于95 m、间距不大于1.2 m、渗水孔间距不大于0.6 m的适于当地实际的渗灌工程技术参数,为该市后期的渗灌补配套工程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规划设计依据,为促进该项技术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永济市供水工程是长距离管道输水工程,水源为黄河滩地地下水,输水距离约20km。经分析比较,确定了在二级阶地牛头岭高地建调蓄水池的调蓄供水运行方案。其中调蓄水池上游采用井泵与加压泵站联合的二级加压方式供水,下游则依靠地形特点采用重力流向城区输水,该方案具有调节能力强、运行灵活、便于调度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不同管距棉花渗灌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永果 《人民黄河》2007,29(7):48-49
1996-1998年在山西省运城市鼓水灌区三泉村进行了棉花渗灌试验,研究了不同毛管间距条件下渗灌对棉花产量、品质及水分生产率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棉花渗灌毛管间距愈大,其产量愈低,品质亦愈差,管距以不超过1.2m为宜,以1.0m为佳。1.0m管距渗灌较地面灌增产2.1%,较对照(未灌)增产123.4%,且棉花品质高于地面灌。渗灌较地面灌平均节水800m^3/hm^2,节水率达61.5%。渗灌可明显提高棉花的水分生产率,1.0m管距渗灌水分生产率平均较地面灌大0.044kg/m^3,是地面灌的1.26倍。  相似文献   
9.
尊村引黄六级干渠发生一条斜穿渠道的长约400m的裂缝,致使渠道漏水,渠道沉陷、渠堤多处裂缝,造成二支超流,渠堤多处冲毁。经分析,系区域地质构造裂缝所致,本文通过分析其破坏的原因,提出了“下堵上防”加灌浆的综合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