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1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经过近4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开发、研制、运用了“地区联网技术”和“测站数传技术”及产品,形成从测站到地区,从地区到省及全国各地的水情数传系统。既能满足没有建设“示范区”系统的地(市)达到“30分钟报讯”的要求,又能为已建“示范区”系统“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级防汛部门在汛期掌握汛情、指挥防汛的信息原主要靠各地发往防汛部门的水情电报。这些水情电报经过人工或计算机翻译形成水情资料或水情数据库后才能为防汛人员所用。目前在我国除少数具备专用通讯网的防汛部门外,绝大部分的水情信息是通过邮电部门以电报形式传递的。水情电报的费用我们称作“报汛费”,是由收报单位负担。往年淮委每年所支付的报汛费约18万元。我国的电报网是按行政区划级设置的,由于淮委地处安徽省蚌埠市,每年汛期,淮河流域各地报汛站(约500个)所  相似文献   
3.
罗泽旺 《治淮》1991,(1):34-35
鲇鱼山水库位于河南省商城县大别山区,控制面积为924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枢纽工程。每年汛期,由于库区雨量站报汛不及时,且手工进行预报计算,导致预见期短,对水库未来水情掌握不及时,不能充分利用调节库容,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水库整体效益的发挥。为此,1988年鲇鱼山水库管理局委托淮委水情处承建水库自动测报系统,到1989年7月系统的硬件安装和软件的研制初步完成,并于1989年12月移交给水库管  相似文献   
4.
水情工作作为防汛的耳目、决策的参谋,其作用直接影响到整个防汛工作的胜败。水情工作的优劣最终标准是:准确及时。即准确及时地把已经发生的水情信息传递给防汛各部门,准确及时地把未来的水情信息提供给领导,使得防汛指挥机构能了解情况,把握未来。对一个具体的流域下垫面来说,某一规模的降雨发生后到控制断面出现洪峰所间隔的时间是不变的。这段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1)信息的测量和传输;(2)信息的处理;(3)预见期。而所有的防汛调度、抗洪抢险  相似文献   
5.
6.
罗泽旺 《治淮》2008,(1):F0004-F0004
2007年12月25日至28日,汪斌副主任陪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部水文局梁家志副局长等一行,考察了淮河上游防洪工程和水文站点,检查了河南省信阳市防洪工作,并亲切慰问了水文一线的职工和防汛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国防汛计算机网络(以下简称NFCnet)中只有部、省及流域机构等40多个节点,按照“全国防汛指挥系统项目建议书”的规划要求,五年内要在全国网上延伸到400多个。 根据NFCnet建设规划大纲中“三统一”的要求,网上各单位都是局域网。各局域网通过路由器和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中的X.25协议(将来还有卫星信道)和各地相联形成全国广域网。目前主要采用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The ChinaPublic Packet Switching Data Network,缩写为CHINAPAC),“九五”期间将采用卫星通信组建NFCnet。各局域网上的传输水情信息的软件是由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统一研制的。该软件是  相似文献   
8.
罗泽旺 《治淮》1997,(5):9-11
在国家防办的统一领导下,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早在几年前就进行了“全国防汛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于1994年开始和有关流域机构、有关省着手建设全国防汛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工作。1996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防汛计算机网络建设工  相似文献   
9.
一谈到防汛,人们脑海里马上会出现一幅惊涛骇浪、人声鼎沸、异常紧张的场面。然而,在淮河水利委员会防汛办公室见到的却是一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场面。 在汛期,每当淮河流域出现暴雨,流域各地的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向各省发出的报汛电报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淮河防汛信息传输系统”源源不断地进入淮委防汛办公室,同时“淮河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在各地的遥测站探  相似文献   
10.
淮河流域水情信息传输系统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泽旺 《治淮》2004,(10):14-16
淮河流域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洪涝灾害频繁,防汛历来都是淮委工作的重点.而防汛工作的成败,取决于对流域各地水情信息的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