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铁岭县凡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本文以铁岭县多年乡镇统计报表为基础,结合输出系数法及源强系数法分析了凡河流域2007-2009年四种农业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及氨氮的平均排放量为3174.5、361.4、16624.5和3980.3t/a;(2)流域内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3)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强度空间上大致呈中、西部高,东部低的特点,李千户乡及铁岭市区为主要污染区域。为有效地控制凡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当地政府应把重点放在畜禽粪便及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上。  相似文献   
2.
海洋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宝贵的资源,每年海洋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侵害,其中油类污染是给海洋造成巨大危害的污染之一。而油类污染又主要来源于轮船破裂漏油以及油井平台或海底输油管道爆炸等。每次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几百万至上千万不等,所以对海上溢油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选用Envisat的ASAR数据进行海上溢油检测,介绍并分析了SAR图像溢油检测的一般步骤及其实现方法,通过采用单一阈值分割法、最大熵分割法和非监督分类法对影像进行目标检测,从而粗略地将影像区分为前景区域与背景区域,并结合影像的纹理特征进行分类。在纹理特征选取过程中,通过人工选取部分溢油区与非溢油区作为感兴趣区,在感兴趣区上分别统计SAR影像常用的纹理特征,并结合不同目标检测的结果以及原始影像进行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类,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最后展望了SAR图像海洋溢油检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地形三维可视化的实现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中讨论了地形三维可视化的原理,详细介绍了高级编程语言与OpenGL结合开发环境下的地形三维可视化的计算机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基于GRID DEM的应用分析功能的实现,包括等高线、坡度图、通视分析以及淹没分析。为三维地形可视化的实施提出了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借助GIS将DEM和遥感应用于平原地区地表水系研究的方法 ,结合遥感图像 ,通过对DEM的夸张表现 ,找出了研究区水系分布与DEM的关系 ,从而对实验区水系成因与演变的过程提供很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第二松花江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介绍了基于ArcSDE数据库在管理水利测绘数据的可行性,实现的技术路线,分析测绘数据在数据格式系统的存储方式,分层及数据入库的形式等,在入库后对水利测绘数据安全性,更新与恢复等功能进行操作管理。  相似文献   
6.
利用华北地区90个气象站点1951~2013年逐日降水量资料,计算了8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近63 a连续干旱日数(CDD)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连续5 d降雨量、连续湿日、年总降雨量趋于减少并通过0.05显著性检验,其他4个极端降水指数都表现为减少趋势且不显著。各极端降水指数与年总降水量(PRCPTOT)有很好的相关性,除连续干旱日数与之呈负的弱相关性以外,其他指数均呈较强的正相关性。在近63 a的时间尺度上各项极端降水指数都存在2~4 a显著周期,多数指数也存在8 a、16 a和32 a的周期。在时间转折上,连续湿日(CWD)的突变点时间较早,发生于1964年。从空间分布来看,京津冀地区及山西大部是极端降水指数变化最为显著的区域,连续干旱日数增加,其他指数均呈现减小趋势。
  相似文献   
7.
针对区域植被覆盖及其变化情况,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植被信息的方法,构建植被监测指标体系,建立植被信息提取和安全评价模型,实现区域植被遥感信息获取、变化监测和安全评价;并利用ENVI/IDL结合C#语言,在VS2005环境下调用ArcEngine9.3工具包部分功能,充分利用各个语言的优势建立植被信息提取与评价软件包,为区域植被生长状况调查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利用OpenGL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可视化管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并为三维管线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9.
将虚拟现实与可视化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地下水科学管理工作可以弥补传统技术在分析研究、辅助决策中的不足,发现仍有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库、合适的虚拟现实方法以及高效的可视化空间分析算法等问题有待解决。结合实际研究与应用工作,探讨了地下水及其赋存地质体的空间数据建模与数据库存储技术,基于OpenGL图形库实现了地下水、地质体、相关地表信息、等水位线、地下水流向等的3维可视化,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纵断面快速生成算法的可视化空间分析功能。以苏锡常地区为研究示范区,开发了"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空间信息可视化虚拟分析系统"软件,在实际地下水科学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环境减灾卫星星座具有宽覆盖和快速重访的能力,尤其适合旱灾等大范围灾害监测的要求。基于权重叠加法的区域旱灾风险评估方法,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及承灾体等指标,获得的旱灾风险等级分布图可以应用于旱灾风险预警。光谱维-温度旱灾指数产品综合考虑了土壤水分变化、地表蒸散变化、植被绿度变化、植株水分变化4方面内容,可有效应用于旱灾监测中。针对2010年初中国西南地区特大旱灾,利用环境减灾卫星数据采用上述方法开展了旱灾风险评估和监测,并采用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收集的地方政府上报灾情数据对风险评估和监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监测结果与实报灾情相符,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风险评估和监测结果仍需进一步改进,以满足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仿真与模拟的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