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5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秋波  董俐 《福建建筑》2011,(11):88-89
分析了贵州村镇供水工程现状及特点,并结合我省供水工程运行经验,提出适用于贵州村镇的净水技术,有利于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质、降低供水成本,保证供水工程能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板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对板式蒸发式冷凝器中制冷剂、冷却水与空气之间的传热传质过程,建立了热质交换过程的二维数学模型,由此分析板式蒸发式冷凝器中冷却水温度、空气温度和空气含湿量等参数的分布规律,以及空气流速、干湿球温度、冷却水喷淋密度和冷凝温度对板式蒸发式冷凝器热流密度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两者之间的误差在10%以内。研究表明:板式蒸发式冷凝器的热流密度随进口空气流速的增加而增大,随湿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几乎不受进口空气干球温度的影响;热流密度随着冷却水喷淋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但增大至一定量后不再对热流密度有明显影响;冷凝温度越高,其热流密度越大。上述结论对板式蒸发式冷凝器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单级自养脱氮系统运行周期内的DO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配制的低C/N值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在一个反应周期内DO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含氮物质转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DO分别控制在2.0和1.5mg/L时,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69.7%和81.1%,在氨氮转化结束前,DO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到氨氮转化结束时出现DO浓度突然升高的折点。不同DO浓度条件下的试验进一步验证了DO变化特征点的重现性,DO浓度变化特征点可作为判断氨氮转化完成从而可停止曝气的控制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国化工类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要点的分析,找出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希望对我国化工类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汾东水系一期清水复流工程的治理范围、河道现状和工程建设内容,简述了工程的总体布置,阐述了工程河道行洪、蓄水工程、截污工程和补水工程等的设计方案,以实现水系连通和清水复流,改善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御河治理段堤防陈旧,建筑垃圾倾倒及挤占严重,针对这些特点,对河道进行疏浚及堤防建设,形成河道防洪体系。文中针对河道治理中建筑材料的比选,并针对该河道特点进行了生态整治设计,整治疏浚后改善了河道生态及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7.
环保竣工验收是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建设项目环评对环保竣工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在环评单位与环保验收单位沟通顺畅,并且环评单位对项目性质、工作思路、基础数据等各方面信息足够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提高项目环评质量,环保竣工验收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建设项目在环保竣工验收中遇到的问题,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解决环保竣工验收问题的对策,希望对我国建设项目的环保竣工验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董俐 《山西水利科技》2013,(1):65-66,69
山西省桑干河河道重点段治理工程包括桑干河干流河道治理和支流源子河神头泉出露区治理两部分,其中桑干河干流河道治理位于太平窑水库坝下至与河北省交界处的尉家小堡村,治理段河道长度148.68 km,工程主要有堤防工程、险工控导工程、支流入河口防护工程、河槽整治工程.桑干河在省界以上干流总长260.6 km,控制流域面积17 166 km2,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为了加强城市污水治理,保护水环境,中央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增加了贵州省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施的投资力度,截止2010年底,89个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部完成。针对目前贵州省各地县在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从建设规模、工艺技术、建设模式、运营机制等角度进行剖析,并对十二.五期间应注意的环...  相似文献   
10.
通风是一种节能、健康的室内环境营造方式,但是通风工况下室内热湿环境指标的研究尚不完善。在研究现行热舒适评价标准和居住建筑相关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通风条件下热舒适指标的计算分析,建立了通风条件下居住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指标,完善了居住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