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10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干旱是渭南地区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和抗御干旱是关系全区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本文以翔实的史料和资料展示了旱灾发生的频率和范围、旱灾的肆虐惨况及其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分析了旱灾的成因、特征、规律和总趋势,提出了旱塬区和灌区防旱抗旱的不同举措,以及今后乃至下个世纪全区农田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韬略。  相似文献   
3.
水价改革是水利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水价不合理,水价单一,背离价值,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本文总结了渭南市十年来水价体系改革上的具体作法及需要处理好九大关系。亦阐明了目前水价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水价改革的目标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支斗渠改制是灌溉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改制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现就田间工程原管理体制的弊端、支斗渠改制的目的、原则和方向,支斗渠改制中若干重要问题谈些意见。灌区改制的目的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命题,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灌区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自秦、汉、唐、宋、元以至于到近代,在改革用水管理上,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关中九大灌区目前正在进行的支斗渠改制,是灌区灌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支斗渠产权制度的改革,管理体制的改革,运作机制的改革,供水水价的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等五大部…  相似文献   
5.
参与式灌溉管理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建国初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陕西的灌溉管理一直沿用“条条管理、专群结合”的管理体制,新建灌区则推行“条块结合、分级管理”,两者都程度不同地实行用水管理服务到村组。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这种管理体制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原先以村组为用水单元的格局被打破,水管单位的服务对象变成了千家万户,管理难度骤然增加。改革开放后,用水户在如何科学用水、合理灌溉、降低费用以及提高用水、交费透明度等方面,要求愈来愈迫切。所有这一切,无不对水管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一时期,在基层…  相似文献   
6.
适应市场经济大潮,进行水价改革,是水利管理部门摆脱困境,增加效益,自我壮大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水价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很大,实施中一定要处理好十个关系.一、处理好水利局和物价局的业务关系水利局要加强同物价局的联系,承担起水价改革的重任.共同认真贯彻执行1985年国务院发布的《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管理办法》,调查研究,细致核算,取得共识,实行决策.  相似文献   
7.
薛鼎武 《人民黄河》1998,20(6):40-42
水价体系改革是水利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灌区的运营和发展。长期以来,灌区水价未成体系,种类单一,水价格背离价值,水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从渭南灌区改革的重要性入手,介绍了关于水价体系改革的具体做法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相关关系,阐明了目前水价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水价改革的目标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关中灌区斗渠管理体制改革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制前的管理模式及其弊端 陕西省关中灌区一直实行“以条为主,专群结合”的管理体制,从而形成了局、站、段、斗到村组“一条龙”的管理体系及服务网络。这种适应于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随着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实施,暴露出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村组集体经济薄弱,田间工程投入严重不足,老化失修日趋加剧;二是村  相似文献   
9.
水价改革是水利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水价不合理,水价单一,背离价值,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本文总结了渭南市十年来在水价体系改革上的具体作法及需要处理好九大关系,亦阐明了目前水价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水价改革的目标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省地膜棉生产,1981年尚在试验示范阶段,1982年种植面积两万多亩,1983年迅速扩大到126万亩,占全省棉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近年来,宝鸡峡、泾惠渠、交口抽渭、洛惠渠等灌区试验站,相继开展了地膜棉耗水量、耗水规律及其灌水技术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可贵的科研资料,各地也涌现出一批高产典型,总结出一些科学灌水的经验。推广应用这些经验,对促进我省的地膜棉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