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灌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津灌区始建于1942年,设计灌溉面积16.67万hm^2,目前实际受益面积9.33万hm^2,灌区实行渠系专业管理,结合民主管理和用水户参与式管理,水管单位在放水、收费及工程维护上拥有自主权,为了适应水利产业化建设的需要,石津灌区正在加大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对下推行参与式管理,对上谋求“库渠合一”,实行流域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文中介绍了近年来石津灌区在管理体制,水量调配、水费改革,参与式灌溉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谈谈石津灌区支渠会的发展与变革省石津灌区管理局张根福郭宗信支渠会是石津灌区的群众性基层管水组织,是一支工作高效有序的水利队伍,他们组织灌溉浇地、协调用水矛盾、维护渠道工程、开展农田建设,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穿梭于乡村农户,奔忙在田间地头,为灌区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石津灌区被水利部列为全国20个大型灌区改革试点以来,在“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总体方针指导下,紧密结合灌区实际,结合农村政治经济形势,把握机遇,开拓进取,有力地促进了灌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  相似文献   
4.
1 灌区概况 河北省石津灌区是以农业灌溉为主,兼发电和城市工业供水的大型灌区,地处河北平原中南部,太行山东麓,工程控制土地面积4 144km~2,设计灌溉面积16.67hm~2,受益范围包括石家庄、衡水、邢台的14个县市。主要灌溉作物为冬小麦、棉花。 灌区总干渠长134.24km,渠首设计流量100m~3/s,最大流量可达120m~3/s。干渠8条,总长183km,分干渠30条,总长379km,支渠268条,总长866km,斗渠2 429条,总  相似文献   
5.
6.
传统压电泵不能胜任医疗、卫生、保健等领域输送任务,主要是因为有阀泵阀体开闭的两次撞击效应致使活体细胞死亡率上升及无阀泵的非阀类单向流动部件产生的湍流与涡旋致使长链高分子发生缠绕失效.为了能够同时实现减小阀体开闭撞击效应及增大输出流量和压力,提出一种利用内外不等锥度的软质锥壳形单阀体结构的新型被动阀压电泵.提出内外不等锥度的软质锥壳形单阀体压电泵的结构实施方案;对内外不等锥度的软质锥壳形阀体进行对阀体表面挠度随着压力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理论分析;对内外不等锥度的软质锥壳形单阀体压电泵进行试验验证.试验表明:在150 V峰值电压,475 Hz频率下驱动时,内外不等锥度的软质锥壳形单阀体压电泵的进出口压差可达到170 mm.并实际测得压差随电压的变化曲线,在一定范围内,压差随电压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郭宗信  李培增 《中国水利》2005,(23):119-119
水管理应用软件是灌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河北省石津灌区在开发研制’石津灌区灌溉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设置了。测流数据分析系统“模块用于量水建筑物流量系数率定分析和标准断面水位流蠢关系分析有效解决了测流资料分析过程中繁琐复杂的运算.减小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果精度。该系统可独立运行。其数据分析系统特点为:1.数据录入模块有手动输入.利用上报磁盘自动录八两种。2.自动统计过水断面的水量。3.系统具有RAR压缩功能的备份数据和恢复数据的功能。4辅助功能可播放多媒体文件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石津灌区大面积开发以来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积极影响;分析了灌溉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土壤、地下水等农业生产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环境对灌区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参与式灌溉管理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灌溉管理模式,在许多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自古就有此类管理方式,但引入“参与式管理”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此后在全国范围的灌区中逐步推广开来。在我国,开展参与式灌溉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并不均衡,本文根据水利部专家组对我国参与式灌溉管理工作的调查评估,对开展参与式灌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推进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