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泥水域水流挟沙力公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浮泥发育水域水体的含沙量通常变幅较大,无法与水流流速建立良好关系.在分析浮泥水域含沙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常用挟沙力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浮泥重度为参数的挟沙力公式.该公式建立了浮泥水域水体含沙量与浮泥床面泥沙条件的关系,使泥沙数学模型中泥沙输运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有助于提高泥沙数值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感潮河段闸下淤积机理及用平面二维悬沙数学模型模拟闸下淤积存在的缺陷.提出采用分析模式预测近闸段的泥沙平均淤厚,其余河段由平面二维悬沙数学模型预测淤积分布相结合的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为河口建闸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沿海LNG接收站海水泵房取水的稳定性关系到开架式气化器的正常运行。海水泵房内水流传播途径复杂,在确保良好进水条件的前提下,减小进水流道长度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对某LNG接收站海水泵房进行了水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表明其吸水池长度(13.43D, D为吸水喇叭口直径)设计有较大冗余,提出了减小吸水池长度至7.43D及优化各水泵布置位置的试验方案。经验证,优化试验方案的海水泵房流道内水力特性良好,能够确保海水泵的正常运行,且流道缩短后,有效地降低了泵房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4.
平面二维温排水数学模型中的热上浮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水深较大时,温排水热上浮效应明显,温排水的热量仅在水体表层的一定深度内扩散.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了温排水扩散深度为全水深和掺混层两种情况.在对计算结果比较后认为,当水深较大时,采用掺混层的厚度控制温排水扩散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根据北江飞来峡~石角河道水力特征,分别用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和具有预见期的洪水演算模型对该河道洪水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三种演算模型的计算精度大体相当,结果令人满意;三种模型与流域水文模型的有机结合,可以应用于该河段洪水预报作业预报、实时洪水预报系统和防汛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铁路跨河桥梁工程防洪评价常见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连淮扬镇高速铁路约200座桥梁工程要考虑防洪评价共性问题,如大量桥墩布置在行洪或排引水渠道内、堤身设计断面布置桥墩、桥轴线法向与水流交角偏大等进行总结并探讨解决措施、提出建议。导致桥墩位置布置不合理的最根本原因是铁路线位的确定过程中水利部门参与不深入,防洪评价专题工作开展滞后,未能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堤防安全、河势稳定、行洪通畅等因素。另外,方案设计仅依据已颁布的水利相关规划,未参考正在编制或修编中的重大水利规划是引起防洪安全隐患的另一重要原因。高铁桥墩通常尺度较大,有明显水流控导作用,墩柱与水流交角较大时会引导水流冲刷堤岸,对堤防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分析表明加大桥跨和偏转桥墩是两种潜在的解决方法,但前者增加投资成本,后者受限于当前桥梁设计理论,加大桥跨可能伴随施工困难显然不是最佳解决途径,桥梁设计的"斜桥斜做"理论亟待突破。  相似文献   
7.
码头建设会对河道行洪、堤防及其他防洪工程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防洪影响分析是码头工程设计中一项重要技术工作.采用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长江镇扬河段水流运动以及拟建码头工程对防洪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防洪设计洪水、平滩水位流量和多年平均流量3种水流条件下,工程兴建后水位壅高最大值约1.2 cm,水位降低最大值约1.5 cm,流速最大增幅约0.05 m/s,最大减幅约0.23 m/s.码头兴建后对工程河段的水位和流场影响较小,不会对河段的行洪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三峡枢纽坝下通航水流条件平面二维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三峡坝区物理模型试验所提供的三峡工程完建后运行50+4年接近淤积平衡的坝下地形资料为基础,根据平面二维水深平均水流运动方程组,利用控制作积法及SIMPLER程式,通过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三峡枢纽下游引航道口门外各级流量下的通航水流条件作了研究,计算得到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流速流态,并指出了改善通航水流条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防城港东、西湾物质输运的时间尺度,建立了防城港湾物质输运数学模型,以保守物质为示踪物探讨了东、西湾滞留时间的空间分布以及防城江流量、潮差、湾内地形等因素对湾内滞留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防城港湾口海域,滞留时间在不同计算条件下一般为10~70h,向湾顶方向逐渐增加可超过300h;防城港湾的滞留时间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湾顶大于湾口、浅滩大于深槽的整体特征;滞留时间与防城江径流量的三次方呈极好的函数关系;防城江的部分来水通过东、西湾顶的水道向东湾输运,对防城港东湾的水交换有一定的影响;在西湾,潮流的冲刷能力约为径流冲刷能力的3.2倍,潮流的作用导致西湾的滞留时间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三峡坝区模型中从水库开始连水到基本冲淤平衡阶段,对坝前冲刷漏斗的形成过程进行量测的资料分析,发现其经历了淤积—冲刷—基本平衡的过程。在对冲刷漏斗形成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漏斗冲刷深度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