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2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第二松花江流域中长期径流预测精度较低问题,为了分析物理预报因子的作用过程以提高汛期洪水预报精度,选取太阳黑子相对数为物理影响因素,进而识别其影响时滞,以影响时滞期内的太阳黑子相对数作为径流预报因子,以汛期(6—9月份)月平均径流为预报项目,采用BP神经网络识别映射关系,采用历史资料作为训练样本,完成网络训练和检验。以第二松花江干流控制性水利工程丰满水库为例,对2017年汛期月平均径流进行预报。结果表明:丰满水库汛期月平均入库流量为1 400 m~3/s,来水频率为11%,定性预报第二松花江流域2017年为丰水年;2017年丰满水库实际来水141.00亿m~3,为多年均值的112%,为偏丰来水年份,来水定性预报正确。该方法的创新点在于:采用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识别太阳活动的影响时滞,以确定预报因子;采用BP网络模拟预报因子与预报项目的复杂非线性相关关系,以构建预报网络。研究成果为2017年吉林省水文预报和防汛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表壳用不锈钢一般为奥氏体系。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光亮,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不但能耐大气腐蚀、海水腐蚀、还能耐各种不同介质的腐蚀,因此不锈钢广泛用于化学工业、电子工业、轻工业等部门,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3.
前言冷挤压法生产手表表壳,是当前先进的工艺。该工艺所用的不锈钢除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色泽光亮、防腐蚀以及易于切削加工性能以外,尚需具备冷加工性能好、加工硬化系数小的优点,这样才能保证冷挤压加工工艺的正常进行。本试验对12—12型含 C_u、S 和 Mo、S 奥氏体冷挤压易切削不锈钢的冷加工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与 O Cr18Ni9不锈钢做了对比,确认前者的冷加工性能优于后者。所以含Cu、S 和含 Mo、S 的12—12型奥氏体冷挤压易切削不锈钢做冷挤压表壳生产工艺的原材料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进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的发展,文章对芜湖市旅游新媒体营销运营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存在官网维护差、旅游APP营销水平低、微平台运营水平较低、电子商务网站营销弱等方面的问题。文章从旅游数据库建设、新媒体网络技术提升、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提出芜湖市旅游目的地新媒体整合营销策略优化具体措施,并从政府监管政策、人力资源配置、网络技术保障等方面,探讨了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运行机制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规手工利用Jmeter对Web应用开展性能测试操作繁琐、效率低下的问题,在综合Jmeter和网络爬虫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全流程自动化性能测试方法,该方法详细介绍了实现从测试数据的获取,测试的执行到报告的输出全流程自动化操作,并通过实践与手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可行、有效,测试效率提升明显,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言我所研制的Y12—12CuS、Yy12—12MoS冷挤压奥氏体不锈钢,其材料冷加工硬化小,容易切削,加工精度高并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表壳用钢材料。本文着重分析双12型易切冷挤压奥氏体不锈钢夹杂物特性和切削性能的关系。Y12-12CuS,Y12—12MoS奥氏体不锈钢由于易切元素S的加入大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7.
我们研制的Y12—12CuS、Y12—12MoS冷挤压奥氏体不锈钢,其材料加工硬化小,容易切削,加工精度高并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表壳用钢材料。本文着重分析双12型易切冷挤压氏体不锈钢夹杂物特性和切削性能的关系。Y12—12CuS,Y12—12MoS奥氏体不锈钢由于易切元素切S的加入大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1.双12易切不锈钢切削性能双12型易切不锈钢易切削性能是对比1Cr18Ni9和12—12Mo基础钢进行的,为了鉴别其性能,我们分别进行了切削力、切削热以及刀具耐度的测定。 1.1 切削力的测定试验材料成分  相似文献   
8.
针对瀑布模型面临文档多、需求追踪频繁、变更成本高、周期长等挑战,且使用单一的敏捷模型也会有缺少过程追踪、项目质量不稳定的风险,基于吸取瀑布、敏捷模型的优点,结合项目经验设计了一种并行交互开发模型。该模型以需求用例为驱动,实现前期并行后期交互的组合开发模式,并构建与之匹配的工具链,以此支撑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活动的开展,覆盖整个软件生命周期。通过并行交互开发模型的实践应用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够快速适应需求变化,快速迭代、缩短周期,还能使过程可控可追溯,提升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