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
为比较4种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成分的相似性及差异性,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试了4种地黄红外光谱,并计算了它们的二阶导数图谱,用综合热分析仪分析了它们在受热过程中热性能变化,用X射线能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它们表面化学元素质量分数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4种地黄红外光谱主要吸收峰位置、峰形相似,但吸收峰强度有差异,它们均有地黄糖、醇和氨基酸等分子的—OH、—CH、C=O、—NH的吸收峰,其中熟地黄的糖质量分数较高,生地炭和熟地炭在多处吸收峰强度明显降低。在1 200~500 cm-1波段,4种地黄红外光谱二阶导数图在强度和形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在190~350℃温度段,由于地黄中多种糖类、醇、氨基酸等热分解导致较大的热失重,其中,生地黄和熟地黄比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热失重更明显。生地炭和熟地炭比生地黄和熟地炭的氧元素质量分数低,而碳元素质量分数高,这些研究表明4种地黄化学成分相似,且生地黄和熟地黄有相似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而生地炭和熟地炭有相似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生地炭和熟地炭的糖、醇和氨基酸等质量分数比生地黄和熟地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凹陷是管道受到外部挤压或碰撞而产生的几何缺陷,是油气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复合凹陷在形成过程中伴随机械划伤、焊缝、腐蚀、凹槽、扩展裂纹等缺陷的联合作用,比单纯凹陷对管道服役安全的危害更大。为此开展含复合凹陷的油气管道安全性研究,综述了复合凹陷的评估方法,对焊缝、划伤、腐蚀与凹陷叠加的复合凹陷进行了合理的预测和完整性评价,分析和比较了国内外管道含复合凹陷评价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复合凹陷中焊缝凹陷、划伤凹陷、腐蚀凹陷的研究进展及不足,建议在含复合凹陷的管道研究中,要结合数值模拟及爆破试验验证,并进一步改进行业标准及规范,避免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3.
丁融 《中国化工贸易》2013,(12):453-453
就目前情况而言,输送天然气石油的铜质管道基本上全部埋置在土壤中,输送的介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仅腐蚀管道的内壁,还对外壁有一定的腐蚀,若管道腐蚀得严重出现孔洞,那么会引发事故,产生危害的机率是非常高的。重点探讨阴极保护技术在埋地钢质管道中的应用情况,其参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某L245钢油气输送管道在壁厚检测时发现多处穿孔。通过壁厚测量、腐蚀产物分析、输送介质成分分析以及对管材的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组织形貌分析等方法,对管道穿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管道局部腐蚀导致其发生了腐蚀穿孔,输送介质中的HCO_3~-与Cl~-协同作用是引起局部腐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识别和量化管道漏磁内检测的缺陷信号特征,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缺陷特征量与漏磁信号的关系进行仿真,分析了缺陷长度、缺陷深度对缺陷漏磁场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每个通道的检测数据求平均值来判断环焊缝,利用金属增加与减少在频域中的不同形态,建立了漏磁内检测中金属损失的信号识别和量化模型。缺陷尺寸模型以漏磁场轴向分量的两峰谷间距量化缺陷长度,长度尺寸与特征量呈线性关系;以轴向峰谷值和缺陷长宽比来量化缺陷深度,在长宽比一定的情况下,深度尺寸与特征量呈线性关系。在含有42个预制金属损失的标样管上进行了牵拉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金属损失识别率为100%,量化准确率满足90%的置信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滑坡等地质灾害引起的弯曲载荷是导致环焊缝失效的重要因素,管道环焊缝焊接过程中的错边缺陷,容易形成局部应力集中,除设计压力外,环焊缝还能承受的弯曲载荷已成为管道完整性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有限元分析数据提出了一种针对弯曲载荷作用下含错边缺陷环焊缝的应力计算方法。首先,给出了管道承受均匀内压和弯曲载荷的近似解析计算公式;然后,针对无错边和含错边缺陷的环焊缝开展有限元计算,采用子模型方法兼顾了大跨度模型的计算效率和环焊缝的计算精度;最后,基于有限元分析数据对经典解析公式进行修正,得到管道环焊缝单点应力的计算公式。经验证,该方法与有限元结果相差1%以内,可适用于弯曲载荷作用下的环焊缝应力计算,是一种可用于工程强度快速评估的精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