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精细油藏描述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历史油藏模拟模型,因缺乏模型资源处理与管控技术,导致无法应用其进行油藏动态模拟计算,为此开展了油藏模型资源管控系统研究。针对长庆油田工作人员在油藏动态模拟计算过程中模型资源的采集、管控、标准化处理、可视化输出与动态计算等方面需求,利用B/S与C/S相结合的系统架构模式,开发了用于油藏动态模拟计算的资源管控系统,有效提升了油藏动态模拟过程数据的采集与应用效率,提高了模型资源再利用率;对油藏模型资源管控系统建设思路、开发工具、架构设计、实现方法以及应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总结,开发了中文版界面的应用系统,为油田的精细描述成果再应用与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湖相重力流是目前沉积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也是致密油、页岩油富集的有利场所,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三叠系延长组作为致密油、页岩油的典型代表已显示出巨大的勘探开发前景。然而,由于湖相重力流砂体分布认识不清,导致油田并未达到预期的开发效率。本文采用支持向量机(SVR)的机器学习方法,先优选频段再优选属性,建立分频属性与测井解释砂体厚度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实现了致密砂岩的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低频地震属性适合预测厚层砂体,高频地震属性适合预测薄层砂体;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将不同频率的地震属性智能融合,能够兼顾预测不同厚度砂体,既提高了地震属性的解释精度,又降低了地震解释的多解性,实现了砂体厚度的定量预测。检验结果显示,智能融合属性与砂体厚度的分布趋势与值域区间基本一致,智能融合属性预测砂体分布的可靠性明显提高,与测井解释砂体厚度的相关性由0.60提高至0.79,大多数井点处预测的砂体厚度误差小于5 m。继而,根据融合属性与测井解释,刻画了研究区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研究区目的层发育湖底扇沉积,细分为分支水道、朵叶主体、朵叶侧缘、滑塌体与朵叶间/水道间5种沉积微相;砂体主体呈扇形连片式沉积,厚度顺物...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主控因素及其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济阳坳陷岩性油藏充满度的统计分析,认为砂体发育的构造部位和沉积体系是控制充满度的主要因素,砂体充满度大小是砂体埋深、类型、规模、物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充满度模糊综合评判方程及综合评判标准;分别对多个砂体进行综合评判,得出它们的模糊综合评判值,再按优劣次序进行排队,以减少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营凹陷古近系异常高压分布和砂岩透镜体成藏响应特征分析后认为: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沙三段主要处于下部异常高压体系中;平面上,该高压体系的分布基本上与生油洼陷一致――北部陡坡带压力系数较高,南部缓坡带压力系数相对较低,这与欠压实发育带分布规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也就证实了欠压实和泥岩成熟生烃作用是导致东营凹陷沙三段普遍超压的重要因素;包围在异常高压泥岩中的透镜体处于低势区,在泥岩和砂岩流体压力差异作用下,泥岩破裂,发生幕式排烃作用;砂体在烃类充注之后,也形成与烃源岩平面分布规律相似的较高的流体压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东营凹陷每年新探明的储量有近一半来自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已经成为保持油田稳产的主要贡献者。在近年来的油气勘探中,由于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水平的提高,基本上可以准确地钻遇到钻前所预测的砂岩体,但是不同砂体的含油性却大相径庭。主要以东营凹陷的牛35砂体为例,解剖了砂体储集物性纵向上的变化,分析了控制透镜状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微观因素。认为泥质(灰质)含量、孔隙大小、渗透率均质性、喉道特征、方解石胶结物含量等对油气进入砂体成藏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脸识别作为重要的身份鉴别技术,需要具有较好的识别时效性和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面部特征激光光点定位的人脸识别方法。通过积分投影技术选择面部结构中的脸角点、嘴角点和鼻尖作为特征点。为减少面部表情变化对识别效果的影响,避开受影响最大的嘴部区域,对各特征点进行等距测地轮廓线采样,利用Procrustes分析采样点提取面部轮廓线,并选用加权平均法在二值化图像中区域化分割面部轮廓,完成激光光点定位人脸识别的全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识别率较高、准确性更优,最高识别率为96.3%,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渗透率级差对透镜状砂体成藏的控制模式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根据对东营凹陷牛35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含油砂体体积占砂体总体积的百分比)及其控制因素的重点解剖,结合4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认为渗透率级差是控制砂体充满度大小最主要的因素,砂体非均质性对砂体中的油水分布和充满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封闭体系中砂体成藏的控制模式,即垂向上中等渗透率的砂体是油气运移和充注的首要目标,其充满度最大,在油气充足的情况下,渗透率最大的砂体是随后油气充注的理想场所;在渗透率级差更大的情况下,渗透率最大的砂体是油气充注的首选目标,充满度最高,其次向渗透率中等的砂体充注。在岩性圈闭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成藏的主要动力可能是地层压差,而不是浮力。图7表3参9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油田定31井区长1油藏精细地质建模,对该区油田地质储量、采油量、含水率和压力等方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沉积主河道注水未波及部位、生产井泄油半径之外和生产井未补孔层位。针对剩余油不同的分布形式,制定了新钻调整井和老井侧钻、注采井网完善、采油工程挖潜3种方法进行开发方案调整,对调整后的开发指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油气藏数值模拟对开发方案的调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制定长7页岩油藏水平井的生产制度,保障长7页岩油藏的单井产量,基于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藏开发的理论研究与生产资料,通过计算水平井体积压裂后人工裂缝缝内压力传播距离与时间的关系,以传播到边界的压力不随时间变化的原则确定合理闷井时间为40 d;高含水排液阶段结束的标志是采出水矿化度分析值与原始地层水相近或水平井压裂液置换率大于60%;通过定量分析水平井单段及百米水平段生产规律,建立动态关系式,确定各阶段合理的产液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油田定31井区长1油层组进行沉积分层,并依据岩石物理特征参数,采用直接聚类分析的方法,将该区长1油层组划分为A、B、C、D四类流动单元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强,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B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较强,采出程度较高,为研究区主要的生产层系;C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一般,采出程度较低,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高;D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差,为非产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