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酒西盆地老君庙构造带油气来源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酒西盆地自从发现鸭儿块、老君庙、石油沟及柳沟庄等油气田以来,大多数学者认为油气来自青南凹陷。经过对原油物性、含氮化合物、山前推覆体构造、已发现油气储量占油气资源的比例及近几年油气勘探进展的分析,认为老君庙与石油沟的油气中的较大部分应是山前推覆体之下掩埋的下白垩统烃源岩所生成。图3表1参18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构造样式与演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断裂较发育,可分为3 组( 北西向,分布最广泛;东西向和北西西向;北北东向,主要分布于该区东南部) ,主要是基底卷入型断裂,断面较陡,上盘发育断展褶皱和伴生断裂。巴楚地区构造样式可分为盖层滑脱型和基底卷入型。下寒武统泥岩、膏泥岩和下第三系膏泥岩是该区的两套区域性滑脱层,盖层滑脱型构造可分为两种:沿下寒武统滑脱层发育的断展背斜、叠瓦状逆冲断片和沿下第三系滑脱层发育的滑脱型逆冲断块。基底卷入型构造有多种构造样式,包括单斜式断块、“Y”形及反“Y”形断块和背冲式、对冲式断块。巴楚地区构造发育史可分为3 期:加里东期—海西期,海西晚期,这两期构造形成与中、晚志留世西昆仑早古生代火山弧和塔里木板块碰撞及西昆仑晚古生代火山弧的演化相关;喜山期,构造形成与印度板块同欧亚大陆南缘的碰撞密切相关。图3 参3(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坳陷鲁克沁稠油油藏形成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克沁稠油油藏位于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的中部,是目前在该盆地三叠系中发现的惟一稠油油藏,也是该盆地中规模较大的石油聚集区,具有复杂而独特的聚集规律。印支末期的构造运动使该构造带在印支末期前后的地势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构造上的复杂变化与某些成藏条件的变化造成了鲁克沁稠油聚集带异常的稠油聚集特点。该稠油聚集带东高西低,说明稠油的运移曾出现过较大规模的自东向西的运聚。高孔隙度厚层砂岩中的断层能形成侧向封堵,并形成厚层断块稠油油藏。稠油聚集带不同部位储层的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的关系存在较大差异,石油的注入位置不在现今构造带的最低部位,而在其倾斜构造带中东部的玉东1井区。  相似文献   
4.
台北凹陷三叠系鄯深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鄯深三叠系油气藏成藏后的变化较大。对烃类包裹体,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油砂荧光薄片等微观信息与烃源岩的热演化、储盖组合条件的形成,圈闭的形成与演化,油气运移时期等要素的宏观匹配关系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确定该油气藏的成藏早期是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沉积早期,充注正常成熟度油气;主要成藏期是上侏罗统齐古组沉积早期,充注较高成熟度油气;主要改造期是个侏罗统齐古组沉积期至喀拉扎组沉积早期,再次充注高成熟度的以气为主的烃类。  相似文献   
5.
前人大多认为民 和盆地北部地区(主要包括周家台低隆和永登坳陷)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从构造演化、保存条件、烃源岩发育、主要生烃期与圈闭形成的匹配性及储集层物性等几个主要的石油地质条件对比来看,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后期经历的构造反转强度不同,盆地南北部保存条件存在差异,北部地区差于南部巴州坳陷;烃源岩在盆地北部地区的发育亦可能较南部差;主要生烃期与圈闭形成的匹配性,北部地区不如巴州坳陷;受早期深埋的影响,储集层物性在北部地区可能较南部地区更差。总体而言,盆地北部地区的勘探前景不如巴州坳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