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L25、L17和L18气田凝析油饱和烃萜烷W、T树脂化合物含量低,C_(27)、C_(28)和C_(29)规则甾烷呈"V"形;姥植比Pr/Ph中等,2.2~3.4;凝析油全油碳同位素偏重,-24.86‰~-24.37‰。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Y8-2-1井下渐新统崖城组浅海相泥岩相似,而与来自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的Y13-1-1井凝析油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近期在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带前古近系潜山基岩储层和渐新统崖城组砂岩储层中连续获得了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明确崖城组沉积物源及沉积相带展布、为该区天然气勘探部署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最新的钻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研究了该盆地南部隆起带崖城组层序地层、沉积物源及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展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南部隆起带崖城组发育3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受三级海平面变化控制周期性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以对老层序高位体系域的改造为主;②崖城组具有多沉积中心与多物源的特点,各凹陷缓坡发育宽相带的扇三角洲—陆棚沉积体系,陡坡发育窄相带的水下扇—陆棚沉积体系;③南部隆起崖城组发育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3种层序沉积模式;④南部隆起带前古近系潜山花岗岩基底遭受了长期暴露剥蚀,古隆起形成了重要的潜山型花岗岩储层,崖城组残留了较大面积的扇三角洲砂体,低位期暴露剥蚀改造,形成了具一定规模的砂岩储层。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区崖城组碎屑岩储层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成像测井技术在重力流沉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小胡  张迎朝  张道军  左倩媚  何卫军  董贵能 《测井技术》2013,37(1):103-105,107,109,113
深水浊积砂体规模较小、分布不稳定、非均质性强,在研究过程中,特别需要运用具有高分辨率、高覆盖率、高直观性特点的成像测井资料。成像资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利用岩心或井壁心刻度后的成像图像,可以准确识别浊积岩的岩石组合和沉积序列,重建精度更高的岩性剖面;通过成像图像识别微观沉积构造特征,指出判别深水重力流沉积的直接依据是发育各种滑塌变形构造和鲍玛序列,而非冲刷现象、正粒序和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挥成像测井具有定向性的优势,采用形变泥岩以及高角度下倾泥岩间接确定古水流向,巧妙地解决了浊积岩中不发育交错层理而无法准确判定古水流向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成像测井沉积学研究在南海西部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岩心的典型沉积构造与测井图像的对比,建立一套较完整的典型沉积层理和沉积构造识别模式,充分发挥成像资料在识别沉积构造上的优势,建立典型沉积构造的地质模式/倾角模式/电成像模式/成像特征描述等一体化的成像解释图版,为地层沉积微相研究提供重要依据。灵活的比例可调性允许从不同尺度进行分析,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建立沉积微相成像解释图版的方法,进行地层的沉积微相精细研究。利用成像测井具有定向性的优势确定古水流向,推测相应的古物源方向;在资料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多井成像对比,分析并预测砂体空间展布特征和砂体加厚的方向,为寻找更有利的储层提供指导意见。南海西部油田的应用实践表明,成像测井沉积学研究的重要应用不仅可以节约取心成本,提高油田沉积学研究的精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油气田的勘探效率。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花岗岩潜山已获得重大勘探突破,显示了较好的勘探前景.基于地球化学分析,利用最新的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松南低凸起Y8区块天然气的来源、潜山的关键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结果表明,Y8区块天然气的碳同位素、凝析油的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深水区东区松南凹陷中天然气及伴生凝析油的特征类似,...  相似文献   
6.
新近纪时期,莺歌海盆地受到顺时针方向海岸流的影响,来自红河水系的细粒沉积物被搬运至莺东斜坡并成条带状分布,莺东斜坡浅海陆架沉积的扇体和水道向东南方向偏转。岩心和地震资料表明: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在新近系时期内波发育,导致向陆坡方向传播的沉积物波的产生,并在陆架斜坡下形成平行于斜坡方向脊槽相间的沉积地貌,由于相对较小的地形起伏也可影响浊流的沉积,因此地貌特征直接导致了轴向水道的形成,虽然单一轴向水道规模不大,但是由于其受到底流的改造作用较强,因此渗透率往往较高,且低位期该水道往往砂质物源充沛,水道晚期漫溢连片,勘探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7.
莺琼盆地已进入以大型重力流岩性圈闭为主的勘探阶段,该类储集体纵向期次多,横向相变快,微相丰富,而海上钻井少,取心成本高,高分辨率电成像测井资料在解决微相及优质储层识别与预测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采用从已知到未知的基本原理,利用岩心或井壁取心资料刻度成像图像,再用刻度后的成像图像识别和建立精度更高的岩性剖面;通过岩性精细解释和典型沉积构造识别,指出不同沉积微相的判别特征,以及有利储集微相的特征;通过交错层理的识别,寻找受底流改造过的优质甜点储层分布。应用实践表明,在大型重力流储集体的勘探过程中,应用成像测井技术可以达到提高沉积学研究精度和降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剥蚀面同时也为层序界面,在传统地层趋势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层序地层学观点,从认识剥蚀面的形态、剥蚀范围及剥蚀厚度计算三个方面对传统的地层趋势法进行了完善,提出了层序地层及地层趋势综合分析法,并将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东部白家海凸起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莺歌海盆地凹陷斜坡带为斜坡带Ⅰ号断层下降盘与中央底辟带之间的过渡部位,是莺歌海盆地重要的成藏区带,但从70年代勘探至今仍无重大突破.该区勘探存在两大技术难题:①有利目标埋藏深度多达4000米左右,面临超高温、超高压的条件.②油气运聚条件一直被认为是该区带的薄弱环节.针对上述难题,本次研究从物源、坡折带类型、海平面升降、沉降中心迁移出发,明确大型优质储层发育的时空位置;通过屋脊断块的形成条件研究,首次明确凹陷斜坡南段(乐东段)具有强运聚条件.研究指出了莺歌海凹陷斜坡带南段具备大型优质储集体和强运聚能力,引领莺歌海凹陷斜坡带超高压领域岩性圈闭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域盆地潜山已成为重要的勘探新领域。琼东南盆地中生代潜山勘探钻揭多个含气构造,但未获得规模性气藏发现。究其原因,储层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是制约潜山勘探大发现的瓶颈。基于琼东南盆地已有钻井、岩心、薄片和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琼东南不同构造带潜山储层的发育特征,并探究了潜山储层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储集空间主要是构造裂缝,前新生代的印支期和燕山期逆冲挤压构造是成缝关键,相关的先存主断层为潜山分带结构形成奠定了基础,新生代拉张构造活动使先存网状断裂体系活化;(2)以长英质矿物为主的基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岩,多期流体作用有效改造了潜山储层质量,并促成了潜山储层的垂向分带性;(3)琼东南盆地中生代潜山构造带可划分为南部双层强构造改造型潜山、中部三层风化-构造改造型潜山及北部准单层弱风化改造型潜山;(4)经历印支期构造活动的老基岩更有利于优质潜山储层发育,邻近凹陷周缘的潜山更有利于形成大型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