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2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生产生活对塑料制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得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综述了碳中和背景下国内外废塑料裂解法回收进展,从废塑料裂解催化剂、废塑料裂解反应器、废塑料与其他固废共裂解三个方面对废塑料裂解技术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塑料回收企业和石油石化企业在废塑料裂解回收方面的进展,分为裂解法制油和裂解法制化学品两个方面。阐明了废塑料回收在节约能源、碳减排和经济性方面的意义,指出国内废塑料裂解法回收存在法规缺失、废塑料分类不清晰、产业链条不完善、相关学术研究不深入等问题,提出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应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对废塑料进行裂解法回收处理,结合上下游产业链,分阶段实施废塑料裂解产油品路线和产化学品路线。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清洁汽油生产的需要,开发了一种催化裂化汽油预加氢催化剂。在氢分压为2.2 MPa,体积空速为3.0 h-1,氢油体积比为10∶1,反应温度为110℃条件下对催化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加氢产品的硫醇转化率为91.5%,二烯转化率为81.2%,加氢选择性为98.7%。评价结果显示开发的催化裂化汽油预加氢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硫醇、双烯加氢活性、选择性以及加工原料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催化汽油砷化物脱除需要,开发一种以大孔γ-Al_2O_3为载体的双金属催化裂化重汽油临氢脱砷剂,并采用XRD和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对脱砷剂进行表征。考察脱砷剂活性、原料适应性及反应温度、体积空速等工艺条件对脱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临氢脱砷剂具有较高的脱砷活性(≮85%)和脱砷选择性(≮95%),烯烃基本不饱和;提高反应温度和降低空速有助于提高脱砷剂脱砷活性,烯烃饱和活性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直馏柴油和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选用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与柴油缓和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复合催化体系,采用固定床双反应器串联、一次通过工艺进行加氢裂化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直馏柴油加氢裂化多产乙烯裂解原料过程中,若能将重石脑油馏分中低于90 ℃的轻组分,以及柴油馏分中高于250 ℃馏分段分离出来,可有效提高乙烯裂解原料的品质。在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裂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和高十六烷值柴油过程中,与大于220 ℃馏分相比,200~220 ℃馏分的密度和链烷烃质量分数较低,收率约为前者的16.4%;200~220 ℃馏分单环芳烃质量分数较高,可以作为回炼组分用以提高汽油中芳烃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重法对聚氯乙烯(PVC)塑料进行热解实验,研究其热分解特性;采用Friedman法和?kvára-?esták模型计算PVC塑料热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机理函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等手段分别测定热解油、热解气和热解残渣组成。实验结果表明:PVC塑料的热解反应主要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热解发生在250~390℃之间,质量损失约为65%,其平均活化能为152.58 kJ/mol,热解反应机理为二级化学反应;第二阶段热解发生在390~560℃之间,质量损失约为29%,其平均活化能为231.52 kJ/mol,热解反应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模型。GC-MS结果表明:PVC塑料的热解油气组成主要包括烷烃、烯烃、含氯有机物和芳烃化合物,热解残渣主要由石墨碳组成。研究结果可为废塑料脱氯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K2CO3对活性炭进行化学改性,考察K2CO3加入量对活性炭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等物化性质的影响。随K2CO3与活性炭质量比(碱炭比)的增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碱炭比为6∶1时,活性炭比表面积由初始的653.3m2/g上升至1333.6m2/g。以小分子砷化物三乙胂和大分子砷化物三苯基胂为模型化合物,配制高砷催化裂化汽油,测定催化剂的砷容和脱砷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催化剂具有丰富的中孔-大孔多级孔结构,表现出更加优异的脱砷性能:微孔保证催化剂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使得活性组分能够高效分散;中孔-大孔有利于液态石油烃介质的扩散,从而增大砷化物与活性相的作用,提高催化剂脱砷效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压釜对Hβ沸石催化剂的萘异丙基化催化反应性能进行评价。系统考察了溶剂用量、异丙醇与萘的物质的量比、Hβ沸石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异丙基化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合成2,6-二异丙基萘(2,6-DIPN)适宜的反应条件是:溶剂十氢萘用量25 mL·(0.05 mol-萘)-1,n(异丙醇)∶n(萘)=2.5∶1,催化剂用量15%,反应温度270 ℃,反应时间6 h,此时萘的转化率达66.41%,DIPN及2,6-DIPN的收率分别达到18.72%和3.41%,同时2,6-DIPN和2,7-DIPN的比值达到1.56。覆硅改性Hβ沸石,在基本不改变孔道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钝化其外表面酸性位,从而改善其催化萘异丙基化反应的综合性能。硅油沉积量为0.4 mL·g-1时,萘转化率81.21%,2,6-DIPN收率7.60%,2,6-DIPN与2,7-DIPN的比值保持在1.52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绿氢成为极具前景的清洁能源。碱性电解水制取绿氢技术商业化程度最高,但由于析氧反应(OER)动力学过程缓慢且需要较高的过电位,成为制约电解水电极效率的主要瓶颈。商业电解槽中广泛使用的镍网或泡沫镍电极的OER性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其上复合镍基催化功能层,开发新型高活性的析氧电极有利于提高电极效率,降低制氢成本。电沉积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条件温和、利于放大生产自支撑电极的优势,成为工业化生产OER电极的理想工艺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电沉积技术制备的镍基析氧电极并用于碱性电解水的研究进展。采用电沉积技术在镍网或泡沫镍基底上制备镍(氢)氧化物、双金属及多元金属以及非金属掺杂的镍基催化剂作为催化功能层,通过增强催化功能层的电导率及金属间的协同作用、增加活性位点数量、减小扩散路径以及改变表面原子构型等方式提高镍基自支撑电极的OER性能。最后,展望了镍基自支撑电极在电解水领域的应用,同时指出了电沉积法制备电极材料存在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石油3家炼油厂FCC汽油进行了窄馏分切割,对窄馏分总硫含量和烯烃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在保证轻汽油总硫质量分数不大于50 μg/g的前提下,将FCC汽油中小于105 ℃的高烯烃馏分尽可能多地切入轻汽油中,减少重汽油加氢脱硫过程中由于烯烃饱和导致的辛烷值损失。对预加氢前后催化裂化汽油的辛烷值损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经预加氢后,可显著提高重汽油切割点,减少辛烷值损失。  相似文献   
10.
开发了一种催化裂化汽油预加氢催化剂并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 GHC-32预加氢催化剂不但有很好的加氢活性、选择性,同时还具有很好的加工原料适应性。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皆低于设计值的情况下,催化裂化汽油的硫醇硫质量分数从21.6.8 μg/g降到2.7 μg/g,双烯值从0.64 gI/(100 g)降到0.20 gI/(100 g),单烯烃体积分数仅仅降低了0.3百分点,加氢产品的RON没有损失。GHC-32预加氢催化剂在工业试验首次标定中表现出良好的加氢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