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低序级断层在油藏描述与开发井网部署中具有重要作用,受地震、地质因素影响,其初始识别精度较低,是油藏开发后期形成剩余油富集区的关键因素之一。低序级断层具有相对稳定的方向性,利用该特点计算振幅差异属性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地震属性质量,凸显低序级断层的特征。在已根据钻井、测井及生产动态数据确定低序级断层走向的地区,可以运用振幅差异属性定向优化的方法,消除非断裂地质效应,突出目标低序级断层的剖面特征,提高地震属性辅助识别能力。该方法在轮南油田应用后,新的断裂解释成果与开发动态认识取得一致,井震吻合程度由53.8%提高到96.0%,可以为后续的油藏调整挖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应用GeoEast解释系统能够实现复杂碳酸盐岩全流程解释,已成为塔里木碳酸盐岩研究的主流平台。率先开发的EasyTrack储层量化模块,可以用于碳酸盐岩储层缝洞体的空间雕刻、空间可视化展示及储量计算,据此形成的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空间量化技术流程在储量计算中得到广泛应用。自2012年塔中区块实际应用GeoEast解释系统以来,提供钻井15口,全部实现预期产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体,以构造正演模拟和生长地层分析为约束条件,对柯克亚背斜的构造变形时序进行重新厘定。分析认为,新生代以来柯克亚背斜主体经历了中新世晚期、更新世早期和更新世中—晚期3个阶段不同性质构造运动的叠加。中新世晚期以低速率的水平推覆为主,在研究区卡拉塔尔组形成大量低角度顺层断裂;更新世早期柯克亚背斜主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低部位,以被动接受沉积为主;更新世中—晚期则以高速率的垂向隆升为主,在柯克亚背斜核部形成大量高角度调节断裂,导致更新统低部位厚层沉积被抬升到整个背斜的高部位,遭受剥蚀,形成现今的构造形态。新的构造发育模式下,柯克亚背斜核部和北翼发育多套优质储集层的叠置断块,多期断裂的叠加可有效改善局部储集层物性,促进深层油气向卡拉塔尔组调整运移、充注成藏。这深化了对柯克亚凝析气藏的认识,也为下步勘探开发提供了新的目标类型。  相似文献   
4.
“长期浅埋”和“晚期快速深埋”的两段式深埋过程,在塔里木盆地深层形成了三项独特的地质特征:①深埋砂岩储层的物性保持较好,岩石孔隙度较大;②泥岩的速度、密度显著增大,一般大于砂岩;③储层内地层压力大、耐压性好、不易变形。上述特征成为塔里木盆地深层剩余油地震预测的重要地质基础。根据东河1油藏的实际参数建立了东河砂岩油藏的储层地质改造模型,开展了地震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含水饱和度上升、泥质含量下降均引起反射振幅减小,0~100%范围内的含水饱和度变化与10%~0范围内的泥质含量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相当;②孔隙度上升引起反射振幅增大,14%~24%范围内的孔隙度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10倍于10%~0范围内的泥质含量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③在本文假设条件下,孔隙度上升与泥质含量下降是共生关系,两者产生的振幅变化同时出现、方向相反,综合响应以孔隙度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为主。以油藏开发中后期新采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注水井和高含水采油井的相对位置分析目的层反射振幅平面图上的明显分块特征,即可识别长期水驱开发活动引起的储层物性定向改变与油水置换作用的综合响应区域,确定主要的注水受效方向和近似的水驱前缘形态、边界,其外部即为主要的剩余油富集区,并得到东河1油藏新钻井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Xu-White模型为强非线性模型,无法直接进行线性化近似、实现储层物性线性化反演。对Xu-White模型进行正演分析,发现泥质含量是影响模型非线性强弱的关键因素。为此,提出岩相约束的岩石物理模型线性化近似方法,实现了由Xu-White模型线性化反演储层物性参数。主要有四个步骤:①利用测井曲线建立岩相模型;②利用泰勒级数展开方法,分岩相对Xu-White模型进行线性化近似;③依据贝叶斯理论建立储层物性反演目标函数,并利用最小二乘优化算法反演孔隙度、泥质含量与含水饱和度等参数;④通过不确定性分析,验证反演结果的可信程度。该方法在模型试算及实际测试中均取得了较高质量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