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伦坡拉盆地的原油地化资料,在原油物性特征归纳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原油族组成、碳同位素、轻烃、饱和烃和芳烃等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伦坡拉盆地原油存在稠油和常规油2种类型,稠油为常规油遭受轻微到重度的生物降解作用后形成;生源组成以藻类为主,亦有陆生高等植物输入贡献,母质类型属于腐泥型-腐殖腐泥型,形成于强还原高盐度咸水湖盆环境;原油为低成熟-成熟阶段产物。研究结果为盆地原油的成因与分布认识及油源对比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伦坡拉盆地的地震、测井、岩心、露头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伦坡拉盆地牛堡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将牛堡组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对应于牛一段、牛二段、牛三段地层),7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SQ1、SQ2、SQ3、SQ4、SQ5、SQ6和SQ7);依据牛堡组的层序地层特征,归纳出弯折带型和断坡带型2种层序构成样式。弯折带型层序构成样式中,高位体系域在缓坡区发育的扇三角洲、低位体系域在坡折内发育的大型低位扇,以及断坡带型层序构成样式中,坡折内发育的高位辫状河三角洲与大型低位扇,为勘探储层的有利目标。通过对各层序的沉积体系时空展布的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牛堡组沉积期的沉积模式,并认为该时期主要发育3大连片砂体,即北部、西南部和东部砂体,砂体的展布受坡折带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3.
江陵凹陷西南部油气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江陵凹陷西南部已发现谢风桥油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油气纵向形成3种油气成藏组合,组成7套含油层系.储量和产量主要集中在Ex下Ⅱ、Ⅲ油组、Es3和K2Y4中;平面上含油气层段的埋深呈现由北往南、由东往西依次抬高的趋势;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断裂系统的活动期次、烃源岩的分布、储集层物性、非均质性和沉积相带的展布等因素,油气藏运聚规律整体表现为近源短距离运聚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江汉盆地西南缘目前主要勘探目的层系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相来看:白垩系渔洋组三、四段砂岩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下的分支河道沉积砂体;新沟咀组下段Ⅲ油组的砂岩储层主要为缓坡背景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以水下扇沉积砂体为主。导致了油藏的含油气性在纵向、横向上变化大,预测岩性圈闭较发育,隐蔽岩性油藏将成为研究区今后主要的勘探方向和目标。研究区隐蔽圈闭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在这两种控制因素的作用下,目前发现了3种类型的隐蔽圈闭,分别为构造一岩性圈闭、地层不整合圈闭和岩性圈闭。从区域构造背景来看,这些圈闭地处于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在相应的圈闭上相继部署了多口勘探井(Es11-1井、Es6-C井、Es6-1井、Es4—1井),在白垩系渔洋组、新沟下段Ⅲ油组和新领域沙市组盐下等层序中获得高产的工业油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伦坡拉盆地区域二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提炼出盆地晚期改造主要存在张扭横向调节构造变形、冲断压陷构造变形、推挤褶隆构造变形和压扭隆起构造变形4种构造变形样式,进而将该盆地"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构造变形格局划分为10个构造变形分区,即:南部冲断带、南部推挤褶隆带、南部压扭隆升带、北部冲断带、北部推挤褶隆带、西部推挤隆升区、西部冲断压陷区、中部横向张扭调节区、东部冲断压陷区和东部推挤隆升区。压性构造样式与张性构造样式共存且统一于左旋斜向对挤的压性应力场,是伦坡拉盆地晚期构造变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井中化探是在现场应用精密仪器随钻直接采样分析测试, 在于及时进行数据处理,资料解释,异常差别,在现场工作中确保各类油气信息反馈及时,准确确保不漏掉每一层可能存在的油气显示,按井中化探的解释结果及时划分了油气显示层段,为测试选层服务,以提高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7.
江汉盆地西南缘油气运移和成藏期次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变化特征对比分析,指出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油气主运移方向是由北边的主生油凹陷(梅槐桥凹陷)向南(复兴场、采穴区带)运聚;利用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荧光分析等方法技术,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成藏期次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存在2期充注期:下第三系荆沙组沉积早期和下第三系潜江组沉积中、晚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种成藏模式:源内—断鼻—相控油气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源内—断鼻—断控油气成藏模式(下生上储)以及源边—断块—断裂和相控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羌塘盆地雀莫错地区上三叠统地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光谱扫描获取岩心的矿物类型、含量、组合特征等信息,分析各主要矿物的空间变化规律,结合微观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该地层的沉积、储层及地质作用。结果表明:上三叠统矿物以碳酸盐和碎屑矿物为主,垂向上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中碳酸盐矿物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加,反之,石英、长石及黏土矿物等逐渐降低。黏土矿物以伊利石-蒙脱石为主,高岭石少见;绿泥石主要分布于上部巴贡组碎屑岩中;整体未见明显的白云石化现象。巴贡组以细颗粒沉积物为主,岩性致密,粒间孔、溶蚀孔少量发育,零星可见黏土矿物孔和微裂缝。波里拉组储集空间以微米级别孔隙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晶间孔和黏土矿物孔。基于矿物和微观空间特征分析,研究区晚三叠世沉积环境由早期的深水沉积逐渐转换到浅水三角洲沉积,矿物成分从碳酸盐沉积转变为碎屑岩沉积,认为巴贡组地层早期为烃源岩主要发育期,黄铁矿等矿物存在指示还原环境,有利于烃类的生成和保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