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对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主要是采用宏观(孔渗参数)和微观(孔喉结构)静态参数的统计方法。但这类方法在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致密砂岩储层跨区带储层分类评价的研究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反映出其片面性。文章针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致密砂岩储层的特点,将储层环境因素(地层压力)对储层储渗性能的影响以参数的方式定量化融入储层评价中,结合储层的储与渗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考虑,提出了一种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综合评价的新方法。实际资料分析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适用于跨区带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对比评价,也可对新区储层储渗性能作出判别,为工程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异常高压有其特有的分布规律。目前,上三叠统异常高压的成因机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欠压实作用;生烃增压作用;粘土矿物脱水增压作用;构造抬升作用。不可否认,上述引起上三叠统地层增压的作用在局部范围内客观存在,但这几种成因机制难以确切地解释这种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有些方面还存在矛盾。通过对上三叠统一侏罗系地层的沉积、成岩作用及构造断裂活动的分析认为: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地层异常高压的这种分布特征是由两种主要的地质作用所控制,一种是中侏罗世沙溪庙组的快速堆积作用;另一种是断裂构造活动的释压作用,即,地层高压是由沙溪庙组最大沉积厚度分布区(坳陷区)和断裂构造欠发育区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3.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异常高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异常高压有其特有的分布规律,目前上三叠统异常高压的成因机制归纳起来有4种欠压实作用、生烃增压作用、粘土矿物脱水增压作用、构造抬升作用。不可否认,上述引起上三叠统地层增压的作用在局部范围内客观存在,但这几种成因机制难以确切地解释这种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有些方面还存在矛盾。文章通过对上三叠统—侏罗系地层的沉积、成岩作用及构造断裂活动的分析,认为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地层异常高压的这种分布特征是由两种主要的地质作用所控制一种是中侏罗世沙溪庙组的快速堆积作用;另一种是断裂构造活动的释压作用。即地层高压区是由沙溪庙组最大沉积厚度分布区(坳陷区)和断裂构造欠发育区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4.
铀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探讨了沉积盆地内铀迁移富集与油气运移的关系,以及油气藏上覆岩层中铀迁移富集的碟状异常模式。沉积岩中铀迁移富集是U4+与[UO2]2+之间的相互转化引起的,即:氧化环境下,U4+氧化成[UO2]2+而迁移;还原环境下,[UO2]2+还原成U4+而沉淀富集。有机质及其生成的油气是沉积盆地内最普遍的还原剂,特别是油气的运移能力强,是制约沉积岩层中铀迁移富集的主要因素。由于油气的垂向运移或散失作用,在油气散失通道及油气藏上覆岩层中铀有明显的迁移富集现象,因此利用铀迁移富集特点可以确定深部油气藏及油气散失通道的分布区域。该方法不但能有效预测各种类型圈闭油气藏的分布区域,而巳也是评价盖层或断层封闭性的有效手段。由于铀具放射性,可利用γ能谱仪在野外现场快速测定其含量,因而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勘探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防水混凝土结构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改善骨料级配、掺加外加剂及采取一些有效的施工措施和方法,使其提高自身的密实性和抗渗性。以鲁宝钢管搬迁及产品结构调整工程为载体,阐述了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配合比、浇筑、养护等一系列过程控制及施工缝、后浇带处采用跳仓法处理的新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抗裂和抗渗。  相似文献   
6.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古油藏痕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昌盆地北部中所镇至冕山镇之间的南箐乡背斜剖面野外地质调查研究,认为上三叠统白果湾组砂岩地层中存在古油藏痕迹。对白果湾组储层抽提物有机地化指标分析,表明储层中的烃类是烃源岩处于成熟期的产物,烃源岩沉积环境为高盐度的缺氧还原环境。通过对储层抽提物与各烃源层进行烃源对比研究,表明西昌盆地西北部南箐构造区白果湾组古油藏的烃源为混合来源,除有盆地北部白果湾组陆相烃源外,还混有下伏海相地层烃源。南箐地区古油藏接受白果湾组烃源充注的时间应当在早白垩世之后,古油藏的烃源具有混合充注的地质背景。白果湾底部与古生界地层接触的不整合面为多套烃源层的油气提供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7.
进行从烟囱筒身的施工工艺介绍,对卷扬系统、液压系统、滑升平台系统、计量系统及通信系统这五大关键系统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对筒身钢筋连接方式、滑模平台拆除的讲解,分析高耸构筑物钢筋混凝土烟囱筒身滑模施工工艺及系统对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而保证烟囱筒身施工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为一厚度巨大的陆相含煤碎屑岩系,其沉积厚度最大达3000m以上;它是前陆盆地内唯一具生烃潜力的烃源岩层,以腐殖型干酷根为主。上三叠统的镜质体反射率在0.5%-2.5%之间,有机质成熟度从上向下由成熟阶段→高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而逐渐增高。因上三叠统下部岩层在晚侏罗世进入成熟阶段,推测其油气二次运移开始于晚侏罗世末的构造运动。但龙门山前陆盆地与其它含油气沉积盆地不同的是:上三叠统油气未发生大规模的二次侧向运移,只有经早第三纪末的构造活动后,才出现了明显的二次垂向运移。这种油气二次运移特点,造成前陆盆地内油气成藏有三种类型:侏罗系红层中的次生气藏;现坳陷区上三叠统成岩圈闭气藏;侏罗纪古坳陷区上三叠统背斜圈闭气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