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油区构造沉积成岩相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作者近十年来在胜利、华北、大港、辽河和中原等油田和地区从事沉积学和沉积相科研工作的十个方面的基本认识和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3.
东濮凹陷沙河街组碎屑岩成岩作用与有机质演化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储层在纵向上有三个高碳酸盐含量带和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有机质演化产生的CO2和有机酸造成浅部储层长石骨架颗粒和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产生第一个次生孔隙带;中、深部长石的溶蚀作用形成第2、第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深部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构成第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的演化和发育特征,认为沉积物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湖泊风暴岩也可成为良好储层.叙述了新地层学原理(垂向加积作用和侧向加积作用)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讨论了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陆相碎屑岩的埋藏成岩作用,对储层空间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砂体微相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着储层物性变化.并进一步指出了储层地质学在油气勘探中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种沿深水箕状谷纵向搬运的重力流沉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濮凹陷西部早第三纪沙三段早期由于庆祖集断层和长垣断层的差异断裂活动,结果在二断层之间形成了一条走向与盆地长轴平行的箕状谷.重力流从南、北两个方向进入箕状谷后不能径直向前搬运,而是拐弯沿谷的延伸方向相向流动,形成拐弯纵向搬运的深水箕状谷重力流沉积.其鉴别标志是:1,沙体平面上呈带状或椭圆形,在走向上砂层向中间变薄,沉积物粒度虽有变细,但不十分显著;在横向上砂岩中间后、两侧薄,粒度也明显变细.2,在垂向层序上,向上变细的正韵律发育,显似二元结构.其沉积相包括水道和漫溢两个亚相和水道轴、点坝、近水道漫溢和远水道漫溢四个微相.其中的水道部分是最活跃的沉积单元,具迁移性.箕状谷重力流沉积是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深水表层固井面临着温度低、地层疏松、浅层流等技术难题,国内外研究人员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针对深水低温水泥石的三轴力学性能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利用美国GCTS公司三轴岩石力学测试系统对密度为1.5 g/cm3的水泥石在低温条件下,不同养护期的三轴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防窜增强剂PC-GS 12L后,深水固井水泥石在围压作用下弹性区内的力学形变能力增加,而且水泥石在围压作用下的力学形变规律表现为伪塑性.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作者近十年来在胜利、华北、大港、辽河和中原等油田和地区从事沉积学和沉积相科研工作的十个方面的基本认识和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高温下水泥环完整性保障问题,根据高温复杂井对固井水泥浆体系要求,研究高温降失水剂、高温缓凝剂和抗高温弹性剂调节水泥浆的失水量、稠化时间和弹性模量,并构建了高温弹性水泥浆体系,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的高温降失水剂HRW-4、高温缓凝剂HRT和高温弹性剂能有效调节水泥浆体系的各项性能,构建的水泥浆体系流变性满足固井施工要求,失水量33mL,稠化时间3~5h之间,抗压强度20 MPa以上且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好,弹性模量低,有助于保障高温环境下水泥环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深部天然气勘探开发中几项技术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东濮凹陷深部下第三系碎屑岩含气层系中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问题(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0.1×10-3μm致密含气层的改造措施;储层物性变化的不均一性和次生孔隙发育带预测:科学钻井与完井问题;建立储层数据库;建立合理的储层分类标准;加强储层地质和工艺工程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建议;认为对气源是否充足问题也应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桥口地区S33-4段已进入中成岩阶段的成熟阶段B和过成熟阶段.在沉积作用的基础上,强烈的成岩作用已使该段大多成为低孔隙低渗透砂岩体,它可分为石英次生加大胶结和碳酸盐胶结附种类型.储集空间以微孔、缝为特征,物性较差,仅局部层段发育次生孔隙.沉积物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经历了二次溶蚀作用,每次生成的次生孔隙的规模、数量及保存的有效性因其成岩环境的差异而不同.成岩相、沉积相和次生孔隙发育程度三者之间有内在联系.浊积沟道和风暴水道砂岩体是次生孔隙发育的有利场所,因而也是油气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