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7篇
石油天然气   5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潜油电泵易损零部件失效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大庆油田近5 a潜油电泵易损零部件的数据统计,应用可靠性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了易损零部件的失效规律,得出4大部件的故障率占整个机组系统的91.7%,其可靠度由小到大的次序为电机、保护器、电泵和分离器。在这4大部件中,可靠度较低的零件主要有泵轴、叶导轮、扶正轴承、胶囊和保护器轴,其中泵轴、叶导轮、扶正轴承的主要失效模式是磨损,连接螺栓的主要失效模式是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2.
地面驱动螺杆泵恒液面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恒液面控制有利于提高泵效,降低抽油杆柱和泵等设备的失效率。为此结合地面控制装置,研究了一种控制方法和软件。该软件根据控制装置实时测量的转速、扭矩等参数并结合地层开采能力、杆泵型号等参数,分析计算出液面高度和控制范围,并计算出转速改变量,由控制装置实行闭环控制。经大庆油田5口井试验表明,液面高度误差均在50 m内,实现了螺杆泵恒液面控制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建模方法在描述两相流中砂粒碰撞行为方面存在的不足,运用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耦合方法建立了压裂工况下的缩径管两相流模型,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缩径管内砂粒间碰撞及缩径斜面受力规律,研究发现,缩径斜面冲蚀深度随砂比增大而增大,砂比大于40%时,相同时间的冲蚀深度增量减小,并趋于最大值;缩径斜面冲蚀深度随黏度增大而减小,流体黏度对缩径斜面外缘比对内缘的冲蚀深度影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石油开采过程中,携砂压裂液对变径T型流道壁面冲蚀磨损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针对石油压裂管汇及井下喷砂器等工具中常见的变径T型流道的冲蚀问题,建立了基于CFD-DEM的变径T型流道固液两相流冲蚀磨损预测模型,该模型中颗粒-颗粒、颗粒-壁面碰撞采用逆向迭代碰撞搜索算法,颗粒-流体耦合计算时间步长根据耦合收敛条件自适应调整.将数值方法与正交试验方法结合,分析各因素变化对均值主效应响应的优先排序和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并进行了单因素变化对冲蚀规律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时入口流速增大,T型流道最大冲蚀速率和冲蚀面积均增大,冲蚀位置向支流道出口处移动,流体携带颗粒能力增强,堆积颗粒数量减小.砂比范围为5%~35%时,最大冲蚀速率与砂比正相关.最大冲蚀速率随粒径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随变径比的增大而减小.与最大冲蚀速率均值主效应分析结论一致,验证了正交试验结论的准确性.结论 径向流速、切向流速、管壁压力、最大冲蚀速率为衡量变径T型流道冲蚀程度的指标时,入口流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支撑剂粒径、变径比、砂比,入口流速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冲蚀速率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斜井旋转钻进中,井斜控制主要由稳定器与钻铤组成的增斜、降斜、稳斜钻具来实施。文中通过下部钻具力学分析,应用近期研制的“井下稳定器安放位置调节器”组配的钻具组合,在正常钻井时,稳定器到钻头距离保持不变,钻具井斜性能相对稳定;停钻后,通过地面调整泵压或钻压来改变调节器伸缩量,使井下稳定器到钻头距离和钻具井斜性能发生变化。经现场应用表明,这种调节器能够由地面简单操作改变井下稳定器的安放位置和钻具井斜性能,避免起下钻重新组配钻具组合,可实现斜井旋转钻时的井斜连续控制。  相似文献   
6.
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杆柱动力学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巨保  罗敏  李淑红 《石油学报》2005,26(1):121-124
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杆柱动力学分析是杆柱设计、失效机理分析的关键技术.针对细长抽油杆柱旋转运动时沿井深和井眼圆周方向与油管内壁产生碰撞接触的问题,建立了抽油杆柱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构造动力间隙元来描述旋转抽油杆与油管的随机碰撞接触状态,并与空间梁单元相结合,建立了旋转抽油杆柱动力学分析方法.在大庆油田B2-6-41等井的应用结果表明,井口扭矩计算平均值与实际测试值的相对误差为1.5%.根据求得的时域内抽油杆柱受力变形值以及与油管柱碰撞接触力,计算了抽油杆柱动强度和扶正器安放位置.利用该方法设计的抽油杆柱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使检泵周期超过550d.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井固井过程套管串失稳变形现象,选取垂直井眼内轴向零点以下套管串为研究对象,考虑套管与井壁的接触摩擦以及套管串的变截面结构,采用有限元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受压套管串进行失稳计算。将求得的多阶失稳波形叠加值作为套管的初始位移值,再采用接触非线性分析方法模拟套管串与井壁之间的接触摩擦,分析了变截面对套管屈曲变形的影响。对管柱受压屈曲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φ139.7套管内侧钻水平井弯螺杆钻具通过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巨保  罗敏  邹野 《钻采工艺》2003,26(1):15-16
考虑φ139.7套管内侧钻水平井环空间隙小,基率大等因素,应用间隙元法对下部钻具组合进行非线性静力学分析,求得钻具的变形,应力,摩阻力的接触力,结合φ139.7套管内弯螺杆钻具的提放试验结果,建立了弯螺杆钻具组合通过能力的判定条件和计算公式,并在大庆油田侧钻水平井中得到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9.
水平井压裂管柱受力变形分析的间隙元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巨保  栾绍信 《石油学报》1994,15(1):135-140
考虑压裂管柱的接触摩擦和弯曲效应,用多向接触间隙元(简称间隙元)和空间梁单元对压裂管柱的接触非线性问题进行了求解。该间隙元能正确方便地描述出压裂管柱与井壁(套管内壁)的接触状态、接触反力及相应的摩擦阻力,使压裂管柱计算力学模型简化少、受力变形分析值更准确。算例表明:用于压裂管柱井口负荷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测试值符合很好,误差均小于10%;为水平井压裂管柱的受力变形分析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丛式钻井设计中,下部钻具组合性能分析、井眼轨道控制和预测都是十分重要的技术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下部钻具组合进行受力变形分析。本文根据丛式钻井中钻柱的实际工作状态,选取口至井底的整个钻柱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首先建立了整体钻柱静力分析模型,然后根据整体钻柱的受力变形分析值,建立了修正的下部钻具组合静力分析模型。该模型与以往一些下部钻柱静力分析模型相比,简化少,考虑因素多,钻头处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