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三叠系、侏罗系砂岩的压实作用普遍而强烈,其中以物理压实为主,化学压实次之。物理压实普遍埋深加大,不一定向化学压实转化。压实作用主要受控于岩石特征、沉积背景及埋藏史。据压实作用的强弱程度,依次把工区的压实作用分为三个级别:Ⅰ级压实、Ⅱ级压实和Ⅲ级压实。压实作用愈强烈愈利于油气生成,但不利于孔隙的保留和产生;压实作用较弱则利于孔隙的保留和产生,能发育良好的储集层,而不利于有机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3.
4.
在储层研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采用聚集期孔隙评价储集层。只有抓住这一环节,方能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和预测。 本文将聚集期孔隙分为五类:(1)埋藏期原生孔隙;(2)埋藏期次生孔隙;(3)早成岩期近地表次生孔隙,(4)晚成岩期近地表次生孔隙;(5)白云石化孔隙。 预测聚集期孔隙,必须恢复孔隙演化史和根据有机质成熟度决定其脱羧阶段及油气储聚时期,探索二者演化间的关系,寻求烃类储层的空间分布和经济潜能。  相似文献   
5.
都匀牛场早泥盆世暗河沉积,是我们1980年作古油藏综合研究时发现的。两年来对暗河沉积、暗河沉积的成岩、暗河砾石成砾以前的成岩,暗河沉积中的油气等等的研究,不同程度上加深了区域地质的某些认识,这对于探讨古油藏石油的生成、储集、再聚集、保存,以及其它领域中的一些问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这里只谈暗河沉积的成岩系列,以及尚属首次发现的交代陆源碎屑形成的淡水白云石。  相似文献   
6.
聚集期孔隙——评价油气储集层的重要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与地下,油区外与油区内孔隙度的不一致性表明,能否形成油藏既不决定于原始孔隙,也不取决于现今孔隙,而与聚集期孔隙密切相关。聚集期孔隙指成岩演化某一阶段与油气运移期相适应的孔隙。通过四川、贵州几个实例的分析,证明只有此类孔隙方能构成真正的储集空间,作为评价油气聚集层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麻江古油藏翁项群成岩序列时代划分及油源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江古油藏属背斜构造型油藏系列,主力储层为志留系翁项群(S1-2wn)第二段砂岩,含油达16亿吨左右。形成之后经热演化和地表暴露油已变为碳质沥青,大部受到侵蚀,但还保存着3.5亿吨沥青,仍不失为贵州出露地表的最大古油藏。但油从何来尚有争议,一种意见认为是寒武系,而我们根据成岩序列研究则认为油源岩是志留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