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以及道德信仰出现危机的角度,探析基督宗教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价值关怀.宗教的生命力没有在以科技为巨大推动力的现代化进程中消失,相反,却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作为信仰体系、价值体系和思想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彰显出其内在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起步较晚,因储备设施不健全,季节性调峰和应急均以上游气田的提产为主。从气田科学开发角度考虑,上游气田应建设调峰和应急备用能力,实际产量安排和产能的比值(即生产负荷因子),是衡量生产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一个关键参数,对于天然气工业的有序发展、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尚无该方面的系统研究。为此,通过研究产能负荷因子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建立了产能负荷因子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其存在的前提条件,并利用该公式进行了举例测算。在近期的天然气发展规划和战略研究中,已应用该计算方法对各气区的产能负荷因子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符合历史供气特点和规律,能够指导气田的科学开发、保障安全平稳供气。  相似文献   
3.
从国家和石油公司角度出发,为了保证长期稳定供气,天然气勘探开发规模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储采比是衡量资源基础与生产规模关系的一个关键指标。我国天然气工业处于大发展的初期,确定不同发展阶段的合理储采比对于整个天然气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对天然气不同开发阶段进行了定义,分析了俄罗斯、伊朗、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不同阶段的储采比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快速上产期储采比均大于20,稳产期介于30~15,递减期低于15。并通过分析国内典型气区(西南油气田)的开发历程,对比国内外的储量特点,结合国内气田类型和战略储备情况,确定了国内天然气近期储采比应控制在25以上,进入稳产期后,储采比应控制在15~20左右。该研究结果对国内天然气开发规划及长远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伤害的微观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利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在油气工业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ESEM的独特设计,采用多级真空系统及气体二次电子探测器等技术,使所观察的样品不需要镀膜可以直接观察,不破坏样品的结构,适用于油气地质中不同类型样品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以及道德信仰出现危机的角度,探析基督宗教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价值关怀。宗教的生命力没有在以科技为巨大推动力的现代化进程中消失,相反,却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作为信仰体系、价值体系和思想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彰显出其内在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6.
应用环境扫描电镜研究储集层砂岩样品润湿性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润湿性是控制储集层流体分布和注水开发动态的重要参数之一,因而在实验室研究开发了许多测定润湿性的方法^[1]。对于油湿地层,若在注水过程中加入某种试剂,使亲油地层变为中性润湿或弱亲水地层,则可以大大提高油藏的采收率^[2]。分子沉积膜(MD膜)驱是一项新型的三次采油方法,MD膜剂在固体表面吸附后,固体表面的性质发生改变,使得原油剥离下来,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为了研究提高原油采收率的MD膜驱替微观机理,笔者用环境扫描电镜对辽河油田的较强亲油的未洗油砂、洗油后的强亲水油砂和经MD膜剂溶液(用模拟地层水配置,膜剂浓度为500mg/L)浸泡过的未洗油油砂(浸泡时间为7天,样品变为较弱亲油)等3种样品进行了试验研究。国际上有较多的文献^[3-5]报道了利用环境扫描电镜研究储集层岩石与流体相互作用及储集层润湿性特征的工作,但尚未见样品经MD膜剂处理后润湿性变化特征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产能负荷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石油天然气供应体系目前正处于形成和发展初期,储气库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季节性调峰以上游气田增产为主、供气不均匀性突出,用气高峰期天然气产量高于产能运行,不利于气田的科学开发。产能建设安排既要满足调峰生产和突发事件应急需要,又要考虑投资经济回报,因此科学合理产能负荷因子的研究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国外开发历史数据及中国石油典型气区的供气特点,确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近期产能负荷因子应控制在0.8~0.9,各气区因不同的供气市场特点而有所差异。产能负荷因子作为确保生产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一个关键指标,其研究成果在中国石油各气区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已经得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