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3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某油库扩建工程中10 000 m3内浮顶油罐双DN500浮动吸油装置的结构设计,并对内浮顶罐浮动吸油装置的浮力进行了优化配置,此经验对我国内浮顶油罐浮动吸油装置的设计和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氮化铝(Al N)填料粒径、含量以及树脂种类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填料体积分数小于20%时,导热系数的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接近,在高填充时,导热系数模拟结果低于试验结果,但是变化趋势和试验结果一致;低填充量时填料粒径对导热系数影响不大,高填充时,大粒径填料可以增强复合材料导热系数;树脂本身的导热性能越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输管线气顶排空作业的复杂性,结合多种分离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气液分离方法,并给出了基于该方法的分离器结构和分离原理。该分离方法和分离器能够对气液比变化范围比较大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有效分离,且整体设备集成性好,结构优化、合理。通过实际输水和输油试验证明,该分离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N—S方程和标准κ-ε紊流模型,对ZBY80-35/45自吸离心泵叶轮设计流量下叶轮内流场三维紊流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叶轮内流场的速度、压力分布,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叶轮的水力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离心泵输送粘度大于水的石油产品或其它流体时,一般用输送水时的性能参数换算确定泵输送粘性流体时的性能。目前常采用前苏联国家石油机械研究设计院和美国水力学会的粘度换算图计算。根据两图各自采用的修正雷诺数,用修正雷诺数的常用对数作为自变量,把各换算系数看作雷诺数的函数,采用数理统计和回归方法做了公式化处理,,将换算系数拟合成与各修正雷诺数的数学表达式。两计算实例表明,该数学表达式计算的结果与查图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取代粘度换算图,满足计算机编程的需要,也可用于输油离心泵的选择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6.
现有油气回收中吸附与脱附工艺的转换,通常采用开关多个管路分支上所配的阀门来实现,针对这种方式存在阀门多、结构复杂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联动式吸附与脱附的切换装置。给出了切换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过程,并通过实际应用,说明该切换装置同步转换、结构合理、控制简单,并且能够有效克服阀门误操作引起的"憋气"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PIV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研究了三种进口结构对吸水池自由液面的影响,试验利用PIV系统测量自由液面,数值模拟采用VOF两相流模型,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发现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模拟自由液面的变化,在细部结构的刻画上需要改进.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进口结构收缩段后面的自由液面均发生了跌水现象,不同结构对自由液面的形态和吸水池内的湍流度影响很大,采用扩散锥管可以降低湍流度,台阶增加吸水池的湍流度,提出了在吸水池的进口设计上采用无台阶的扩散型.  相似文献   
8.
对油水聚结分离的原理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油水聚结分离的基本过程。在油水聚结分离原理基础之上,具体分析了目前应用于喷气燃料过滤分离器中聚结滤芯的结构和材料组成,并对聚结滤芯中各层材料的成分、纤维丝径、纤维层厚度和表面接触角进行了表征和测量,为聚结滤芯的设计和研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气液分离器存在的问题,研制了移动式多级分离的管线气液分离装置。该装置采用四级分离装置逐级进行油气分离和油雾中的油滴分离,通过研制无压干涉浮子控制器来提高气液分离效率,达到自动控制分离过程的目的。该装置采用不受压力干涉的液位控制器,能根据液位的变化自动打开、关闭气路或液路,动作灵敏可靠;装置采用拖车式结构,机动性强,且当气液分离位置固定时,可以只安装气液分离单元,降低运行成本。实际应用表明,该装置操作简单,排出气体中不含有液体,可实现油气的彻底分离。  相似文献   
10.
快速装配式输油管线具有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况,试制与其配套的减压阀应优选设计方案。采用二级节流套筒式结构,压差被平均分配,节流件工作状况得到改善。上、下套筒承受的液体压力相互抵消,降低了管线工况变化对阀后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