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SPOTE随钻测井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SPOTE随钻测井系统功能进行了机械密封室内压力试验、电子硬件及程序室内联调测试。制定了实钻试验方案,确定了循环系统参数、钻进参数、MWD工作参数。分析了SPOTE随钻测井系统获取的数据,与ELIS电缆复测试验数据比较,随钻地层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测井数据与电缆测井数据一致性良好,表明SPOTE系统定向参数测量精确,同时将随钻测井曲线与Trip-log测井曲线对比,也验证了仪器有较好的测量重复性。  相似文献   
2.
解释基于工程软件CATIA V5的三维实体建模中全局观的含义.介绍特征树规范化、去除与添加特征顺序和轴建模过程的全局思考方案,以及全局建模中的几个技巧.分析知识工程中全局观参数化建模的方法,探讨知识工程模块中利用全局观思想建立标准件库的步骤.实践表明,全局观建模可提高设计效率,规范设计流程,方便工程师交流,便于文件管理;良好的三维模型也是力学分析及仿真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缠绕控制精度不受芯模速度波动的影响,研究了变速比段的自适应控制算法。根据缠绕纤维均匀布满芯模表面的要求,研究了落纱点与芯模在纱车变速比段需要满足的速度和位置边界条件。建立了落纱点和纱车之间的运动数学模型,并且通过待定系数法得到了纱车运动控制算法。经仿真实验验证,该算法的控制精度不低于0.05mm。  相似文献   
4.
随钻测井仪流道转换器流道截面设计不合理,不仅会造成随钻测井仪器内流道局部流场紊乱,致使仪器局部冲刷严重,造成仪器使用寿命缩短;还会导致仪器压力损失偏高,影响仪器的适用性。为此,采用CFD方法,对某型随钻测井仪流道转换器进行优化设计,并对4种设计方案进行了全三维数值模拟和对比,认为影响流道转换器流场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扩张角和内流道截面积的连续性。最优设计方案的扩张角较小,内流道截面积连续,轴向速度下降更平缓,总压损失最小,流场流速分布更均匀。试验结果表明,流道转换器扩张角、内流道截面积不连续性与流道转换器流场分布均匀性呈负相关,与压力损失呈正相关;总压损失系数理论值与试验值对应的差值不大于0.076%,且变化趋势均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同。研究结果为流道转换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定向钻井设备的工作环境恶劣,所有设备安装前都需要通过严格的测试确保设备运行的高稳定性。该文设计的井下涡轮发电系统测试平台,可以模拟井下实际生产工况,大范围动态改变驱动轮的转速和电源模块的用电负荷,实时同步记录各种运行参数,并且高速采集发电机输出电压波形,解决了人工测试时工作点相对稳定、测试记录的数据少、测试不全面且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涡轮发电系统的测试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时性要求的多段预读速度规划方法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速度规划是数控加工的重要技术之一。为了解决传统的段内速度规划控制方法加工效率低、加工质量差等问题,并保证插补的实时性,以适应现代高速加工的需要,提出一种多段预读速度规划方法。本文首先推导出了转接点的速度求解方法,然后描述了多段预读速度规划方法的实施过程。实验中应用该算法,轨迹加工效率提高14.1%,且降低了粗糙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转接点精度的前提下,实现了进给速度高速衔接,轨迹连续加工,有效地提高了加工效率并改善了表面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井下供电需求,在指定条件下对随钻测井用涡轮发电机叶轮组进行了设计和数值模拟,得出叶轮组的性能曲线,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响应面构建的全局优化算法对叶轮组进行了性能优化,并通过试验对优化设计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吻合良好,证明设计、优化方法及工具可靠.  相似文献   
8.
由于在内流道孔与T形槽底间存在穿透裂纹,造成某盖板式随钻测井仪器在井下作业时发生内部泄漏事故。通过对穿透裂纹形貌分析来确定裂纹的起源位置,再依靠断口宏观分析、断口微观分析来确定穿透裂纹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对该种类仪器进行结构优化以提高使用寿命。分析结果表明:灌浆事故是由于在T形槽底边存在较大应力集中且存有切削刀痕进而导致产生疲劳穿透裂纹引起的,裂纹起源于槽底通孔两侧,通过优化槽底边圆角等措施可达到改善应力分布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