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低产气井配套工艺措施精细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产气井的管理向来是天然气生产管理中的难点,根据榆林气田低产气井储层物性差,产能低,开发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虑气藏供气能力、储层保护、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管理成本等因素,以动、静态资料相结合,不断优化配套工艺技术措施。有效的提高了低产气井的"三率",为低产井高效开发奠定基础,减少了甲醇注入量,节约了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2.
榆林气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冬春季节持续时间较长,气温低,气井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油管堵塞、采气树冻堵、采气管线堵塞等现象,给气井生产带来不便,尤其是在冬季供气高峰期,降低气井非正常关井次数,提高气井开井时率,是气井平稳生产、保证外供气任务顺利完成的基础,结合现场生产情况,对气井堵塞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止气井堵塞的措施,并结合现场实际对解堵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气井的地层压力是气藏动态分析不可少的参数,气田目前地层压力水平不仅反映了气藏剩余能量的大小,而且体现出气田开发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低产气井物性差,生产能力差,开发管理难度大。因此,适时评价地层压力水平是气田开发管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榆林气田集气站安装的天然气加热炉为630kW的八井式和400kW的四井式天然气负压加热炉,该加热炉为快装水套式加热炉,可同时加热8口井或4口井的气体盘管,产量可达50万方/天。它在常压下运行,以天然气为燃料,配备先进的负压型火嘴、进口的温度控制器及控制气阀,可实现温度自动调节和母火熄灭保护功能。系统坚固耐用,可在无电条件下正常运行,热效率达84%。加热炉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由于使用燃烧功率低、水蒸汽无法排出而造成加热炉炉膛结碳结垢严重,水蒸汽冷凝结冰严重的现象,对此进行加热炉燃烧器的改造,排除了故障,提高了加热炉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气田的滚动开发,二氧化碳、氯离子、土壤及水等多种腐性介质对管线腐蚀问题日趋严重,防护工作日渐紧迫。气田腐蚀主要是电化学失重腐蚀,其腐蚀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与金属均匀性、腐蚀介质、温度、流速等有关,且因多种介质同时存在,腐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急待研究解决,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为此,通过分析防腐产生的原因、选用配套的补口技术,提高管道的补口质量等方法以防止或减缓腐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对动储量常规计算方法之一的物质平衡法进行了改进,探讨了一种计算动储量的新方法,其特点是:将气藏物质平衡方程与二次产能方程相结合,联立求解气井流压,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流压曲线进行拟合,最终得出气井的动态地质储量。由于引入了日产气量及井底流压等生产动态数据对生产历史进行拟合,故提高了动储量计算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且此方法可应用于计算探井试采阶段气井的动态地质储量,有效地解决了开发初期计算油藏采出程度小于15%时的动储量难题。  相似文献   
7.
大排量隔膜泵在气井加药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榆林气田加药现状,介绍了2JM-TB2×200/32型高压液压隔膜式计量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实践发现,高压液压隔膜式计量泵有效提高了加药泵的加注效率,缩短单口气井加药加注时间,降低气井堵塞次数,减少解堵出车次数,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神木气田正处于开发初期,其气田特征及有利区分布等还不明晰,而钻井、录井资料得到的信息有限,且取得的参数仅代表单个井点的特征。而应用试井技术,能够确定井的生产能力、储层参数及储层动态,且其参数反应的是单井周围储层特征,更能反映气田本身,因此用试井结果认识气田更加真实可靠,本文应用试井技术,分析其应用结果,最终达到在气田开发初期进一步认识神木气田,指导气田开发,为气田的生产方案及产建部署做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气井无阻流量是确定气井合理产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开发技术对策的主要考虑因素,如何在气田开发早期或勘探评价阶段就准确获知气井无阻流量,是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提出了几种气井产能核实的方法,以子洲气田气井举例说明,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该区的"单点法"产能经验公式,使气井产能预测方程在开发初期即可得到较好应用,为气井产能设计及产量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