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介绍了5700测井系列地层电阻率成象测井的基本原理和成象测井图上不同成因类型裂缝以及真假裂缝的特征和识别方法。指出尕斯库勒油田E3^2灰层的裂缝主要为中高角度的构造裂缝,发育于四个方位;缝的充填性较弱,充填物为方解石、白云石及石膏和硬石膏;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包括裂缝、溶孔和溶洞,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孔洞型。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沉积有机相划分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根据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将烃源岩的沉积有机相划分为4种类型,即高位泥炭沼泽有机相、森林泥炭沼泽有机相、滨浅湖有机相和半深湖-较深湖有机相.在4种沉积有机相类型中,半深湖-较深湖有机相腐泥组含量最高,有机质类型属Ⅰ2或Ⅰ1型,生烃性最好并以生油为主;滨浅湖有机相是煤系烃源岩的主体部分,腐泥组含量较低,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和Ⅲ1型为主,生烃性变化较大,泥岩生烃性中等到差,碳质泥岩大部分生烃性较差;森林泥炭沼泽有机相镜质组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1型,其生烃性相对较差,以生气为主;高位泥炭沼泽有机相惰质组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2型,其生烃能力最差,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3.
小层对比在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层组细分层对比中,共划分出4个砂层组。运用小层对比技术,将I砂层组划分为12个小层,并建立了井间对比模式。通过将该砂层组骨干剖面展开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小层对比,科学地指导了研究区细分层的精细对比和对砂体展布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Ⅻ号断层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地震反射层的特点、沉积地层厚度的变化、油井产能的突变、地层压力系数与地层倾角的差异等参数确定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Ⅻ号断层的存在,并通过构造演化分析确定了该断层的性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跃进一号构造与砂西构造之间的Ⅻ号断层早期为受拉张作用控制的正断层,后期演化为受挤压作用控制的逆断层;断层开启时是油气的运移通道,而封闭时使跃进一号构造与砂西构造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油水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达到稳产与提高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游园沟油田岩电特征的分析,确定了油田地层对比标准,将储油层段划分为三个油组,75个小层,并通过对比结果对油田构造、油砂体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西部小梁山凹陷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为柴达木盆地近年来主要产油区,其中在南翼山地区深浅层均发现含油气层系,单层产量较高.油源对比表明南翼山油田油气来源于小梁山凹陷,近年来,南翼山地区中浅层石油年产量增长较快,已成为新的接替领域.对该区的烃源岩研究表明:小梁山凹陷烃源岩以暗色灰质泥岩、泥灰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下干柴沟组上段(E23)、上干柴沟组(N1)、下油砂山组(N12)、上油砂山组(N22)中,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但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较高,均在100×10-6以上,最高达到1 000×10-6 以上,属于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Ⅱ型为主,热演化程度从未成熟一成熟阶段均有分布.研究表明,上干柴沟组(N1)、下油砂山组(N12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是该区的主要供油源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