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我公司装备分公司主要负责其他分公司所用工艺装备及其零部件的加工。加工的零件复杂多样,其中螺纹的加工是非常典型的。同一机床每天加工M5-M20或者同一零件所用的螺纹孔尺寸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频繁的更换丝锥或丝锥夹头。这样既费时又影响专用丝锥夹头的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套简易攻丝装置。  相似文献   
2.
根据智能制造、智能工厂的定义和内涵,结合智能制造的特征,构建了以伺服电动机轴以及端盖为生产线的智能工厂,并从设备的构建和数据的传递两个方面探讨。以伺服电动机端盖为对象,从结构分析入手,确定端盖的夹持方案。面向智能制造,设计出符合智能化、自动化的伺服电动机端盖的工艺。最后在智能工厂中的自动化生产线中,验证工艺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气动砂轮机是用来修毛刺,锻件垫伤等粗加工,我们对其改进后应用于精加工。  相似文献   
4.
探测器信号为小信号,其信号线屏蔽层的接地效果直接影响到系统噪声,进而决定了探测性能。本文就螺纹咬合接地的不良性进行了理论及电镜分析,并提出了涂导电胶和连接零件转化处理的两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超深井钻机配套大型转盘的需求,研制开发了ZP495型转盘。该转盘的设计制造保留了传统系列转盘的特点,同时又从底座与锥齿轮副的加工工艺、润滑系统、密封结构、主补心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其中润滑方式采用小齿轮飞溅润滑,在输入轴两侧增加辅助油箱,且主、辅油箱相互连通;转台与底座间的动密封采用2道迷宫盘密封,输入轴端部动密封采用2道唇形密封圈;考虑到转盘通径大,首创性地设计出整体式补心。试验表明,ZP495型转盘的方案可行,结构合理,工作可靠,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经研究发现,多媒体教学环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学习特点,结合形成性评价的优势,提出一套由电子学习袋、师生面谈以及反思周记构成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该体系的有效实施将可以帮助学生掌控学习过程,反思学习绩效,探寻自我提高的途径,逐步成长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将“1+X”证书制度融入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我院“1+X”多轴数控加工考证为契机,根据数控多轴职业中级证书技能标准,研究课程内容,将技能与知识点有机融合,构建配套的实训基地和教师团队,推动我校数控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周亚芳 《城市建筑》2013,(6):167-167,169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的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节能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中的头件大事。特别是对资源耗资比较大的房屋建筑行业来说,节能是其必须要解决和应用的技术,也是房屋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房屋建筑节能技术存在着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房屋建设节能的问题和如何加强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引领中国智造的智造先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基于项目驱动对螺旋桨五轴加工进行教学设计。精准分析学情和深度分析内容确定知识和能力目标,融入螺旋桨加工背后蕴含的占领核心技术制高点和坚持不懈走自主创新之路等精神内涵,确定了价值导向和素养目标。因材施教制定了策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线下导学、课后线上拓展。课中对接企业生产流程,分解螺旋桨加工项目为工艺设计、刀路设置和机床加工三个子任务,将教学过程创设为四问:做什么-为何做-如何做-怎么样,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审问之做什么问道-慎思之为何做赋能-笃行之如何做致用-明辨之怎么样反思教学活动,创设知情意行教学情境引领课堂教学,通过知加工要求寻方法,享加工故事唤醒情,攻加工难关炼意志,做加工零件化于行,在项目教学中融德于技,进德修业。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设计提升了学生获得感,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技能得到第三方评价组织的认可,个人素养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锡须是电子产品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具有导电特性。在电气间距小于0.2mm、环氧胶应力释放、温度振动试验等的共同作用下,会引起模块引脚与壳体短路。本文针对模块短路原因进行了检测、理论分析、改进,从侧面证明了定位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