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有效烃源岩的确认及其展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烃源岩生排烃基本原理,利用TOC含量与热解S1,氯仿沥青"A"含量的关系确定了营尔凹陷下白垩统主要层段有效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值,其中下沟组有效烃源岩的TOC含量下限值为0.8%,赤金堡组为0.6%。与单井的测井TOC含量预测成果相结合,识别并统计了单井有效烃源岩厚度,最终综合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成果确定了主要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展布特征。各层段的有效烃源岩均比较发育,其中以赤金堡组厚度最大,其次为下沟组上段。下沟组下段厚度总体偏低,但北部次凹有效源岩厚度最大亦可达250 m,南部次凹最大为200 m。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成像等手段,在剖析砂岩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溶蚀流体来源等基础上,开展圈闭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酒泉盆地长沙岭构造带白垩系下沟组一段砂岩油藏圈闭为成岩圈闭,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遮挡层为成岩早期方解石胶结致密砂岩;携带蒙皂石微粒的大气淡水通过断层下渗,溶蚀致密砂岩方解石胶结物和长石颗粒,产生次生粒间孔隙和粒内孔隙,形成富黏土矿物储集层,远离断层而未接触到大气淡水的致密砂岩则成为遮挡层;圈闭呈长条状沿断层走向展布,具“大砂体、小圈闭”的特征;研究区下沟组一段砂岩油藏应优先勘探断层控制的成岩圈闭,且井位应部署在靠近断层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基于SysML与Simulink的飞控系统概念样机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SysML相对于UML的扩展及其比STATEMATE/UML更适合飞控系统概念样机设计的原因;其次,为了实现对飞控系统概念样机设计过程的完整支持,研究了一种实现SysML与Simulink模型集成及协同仿真的SysML扩展机制,分析了扩展机...  相似文献   
4.
酒泉盆地西部的青西凹陷发育有泥云岩(泥质白云岩,白云岩质泥岩,白云岩)、泥岩、砂砾岩等多种岩性组合。分析表明,泥云岩之间及泥云岩和泥岩的速度差异不明显,测井响应特征表现相似,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差别不大。根据这一储集层特点,依靠现有的技术,总结出了一套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储集层预测方法,对青西四陷内有较高分辨率和信噪比三维资料覆盖的区块进行了地震反演、地质统计分析和岩性预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酒泉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酒泉盆地晚中生代处于伸展裂开环境,新生代处于挤压聚敛环境,它是经历了早白垩世伸展断陷期和第三纪挤压增陷期两期构造旋回,即早白垩世断陷盆地演化阶段和新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中,新生界沉积盖层具断坳叠竖的双层结构。酒泉盆地在早白垩世经历了箕头断陷形成期,凹陷扩展期,碟状坳陷3个主要演化阶段,新近纪以来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以及剪切作用肢解,改造了晚中生代断陷盆地,图2参7  相似文献   
6.
系统重用技术作为数字化工程的一部分,具有减少重复劳动的特点。为数字化工程实现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持。面向对象系统中的类模型、状态模型和交互模型在系统重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提取被重用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信息,以类图、状态图和序列图为例,研究其数据在系统存储文件.sbs包中的组织结构,并且采用VC工具对一组实例图中的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表明,通过该存储文件获得的信息完全符合原设计意图,这为管理重用信息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拓展酒泉盆地营尔凹陷油气勘探新领域,在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分析、岩心观察、粒度分析、钻井测井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和储层预测的基础上,开展了营尔凹陷下沟组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营尔凹陷下沟组上段发育浊积砂体新的储集体类型;浊积体受同沉积断裂活动控制,属于远岸水下扇相沉积;浊积体依附于同生断层发育,单个浊积体规模较小但成群分布,整体规模可观。浊积体的发现进一步拓展了营尔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新领域,为营尔凹陷及类似断陷型盆地构造低部位和洼陷腹部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长沙岭构造带发育复杂断块-岩性油气藏,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断裂发育、切割关系复杂,且断裂发育带地震资料成像品质较差,导致断裂识别难度大、发育期次认识不清、成藏规律认识不系统。为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构造演化史精细解释构造,分析断裂期次和圈闭特征,研究构造控砂、断裂与油气运聚关系,明确了油气富集规律。获得以下认识:①长沙岭转换带的断裂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拉张断陷期的两期伸展构造运动,早期为基底卷入伸展构造运动,主要发育西倾正断层,晚期为盖层滑脱伸展构造运动,主要发育东倾犁式正断层,对早期断层切割强烈。②早期西倾同沉积断层形成多级断阶带,控制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调节断层控制形成"断槽"、"断梁"相间的古地貌;白垩系下沟组沉积时期,具有"断槽输砂、古地貌控砂"沉积特征。③早期西倾断层对油气主要起封堵、保存作用,晚期东倾断层主要起运移、输导作用,在两期断层共同控制作用下形成断垒块油气藏,具有"构造控油、一块一藏、高块富集"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对酒泉盆地营尔凹陷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和重点井的测井和录井信息建立不同体系域下不同沉积相与暗色泥地比之间的关系,预测了营尔凹陷下白垩统暗色泥岩的分布。通过测井资料计算泥岩有机碳含量,进一步确定了暗色泥岩中烃源岩的厚度,预测了目的层烃源岩的分布。结果表明,下沟组和赤金堡组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下部发育中强振幅、中低频率、中高连续的地震相,是烃源岩的有利发育区;下沟组烃源岩分布范围广,有机质丰度高,为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而深部赤金堡组烃源岩厚度大,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深层下沟组砂岩方解石胶结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深层下沟组砂岩异常高孔带中方解石是体积最大的胶结物。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技术观察和测试方解石胶结物的赋存状态与化学组成,研究了其成因机制及与异常高孔带的关系。结果表明:方解石胶结物以浸染状、团块状和斑点状赋存于砂岩中;浸染状方解石的胶结作用使砂岩致密,其形成于早成岩阶段A期,物质来源于泥岩压释水;团块状和斑点状方解石胶结物是浸染状方解石胶结物经5期多源化和多样化的溶蚀流体改造形成,伴随着铁方解石向无铁方解石转化,致密砂岩向异常高孔带砂岩转化;5期方解石胶结物溶解作用的叠加区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首选目标区。针对陆相深层富含方解石胶结物的砂岩异常高孔带,强调和推广岩石学证据作为研究方解石胶结物成因机制和厘定异常高孔带类型的第一手资料,其他资料的应用解释都应服从于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