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断层的发育控制着断陷盆地的几何形态和沉积建造,决定了盆地的不同区带各有其沉积构造演化特点,并形成其特有的油气藏类型。沾化凹陷四扣洼陷区是受张性及张扭性应力控制的箕状断陷区,断裂体系及活动特征分析是对其沉积构造演化、圈闭类型及油气运聚规律研究的基础。洼陷区断裂活动从古生代持续至第四纪,多期断裂活动导致了断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四扣洼陷油气生成与运聚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其继承性活动又控制了盖层断层的发育特征。主要结合该地区的断裂系统特点,论述该地区断裂体系及其对四扣洼陷区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含硫气体在地层水中溶解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含硫气体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能溶解于地层水中.对于存在边水或底水的高含硫气藏,随着开发的逐步进行,溶解在水中的酸性气体会慢慢释放出来,使得气藏开发过程中组分和组成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对开发井的生产管理和控制以及地面集输的脱硫能力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为此,建立高含硫气体在地层水中溶解度测试流程,测定了川东北罗家寨飞仙关组地层温度条件下高含硫气体从原始地层压力不断降压过程中高含硫气体在地层水中溶解度.该溶解度测定方法的建立,为研究罗家寨高含硫气藏开发过程中组分和组成的变化规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指导高含硫气藏的安全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叙述不确定度理论在油气勘探开发实验中的具体应用,运用不确定度理论分析了实验结果精确度的各个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实验流程、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不确定度理论不仅适用于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优化选择,还能广泛地适用于诸如储量计算、产能评价等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各个领域,不确定度理论不仅对于实验室资质认定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还对油气勘探开发实验的深入研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塔中北斜坡志留系近几年在油气勘探上取得重大突破,但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油气成藏过程复杂。通过对塔中北斜坡志留系23块样品的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以及断裂活动特征研究,识别出研究区存在3期油充注和1期天然气充注,以海西晚期(318~245 Ma)寒武系-下奥陶统油充注和燕山期-喜马拉雅中晚期(124~25 Ma)寒武系-下奥陶统以及中-上奥陶统油气充注为主。研究区志留系在北东向张扭性走滑断裂的控制下,海西晚期虽然油充注活跃但油藏基本遭受破坏形成残留沥青,而燕山期-喜马拉雅中晚期的油气再充注决定了现今油气藏面貌。因此,塔中北斜坡应以寻找燕山期-喜马拉雅中晚期油气藏为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
伊通盆地新近纪以来的反转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郯庐断裂带于新近纪以来呈现强烈的挤压和逆冲活动,使伊通盆地相应地遭受了挤压而反转,盆地西北缘和东南缘地层被强烈抬升和剥蚀并形成逆冲断层、断褶带及断隆带等一系列反转构造。反转构造在盆地西北缘和东南缘具有显著差异性:在盆地西北缘形成宽2~4km的断褶带,该带可能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具备良好成藏条件,油气勘探重点应在褶皱带浅层和逆冲断层下盘;在盆地东南缘尖山和万昌等构造带则形成拱张性断隆带,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起破坏作用,应该寻找深层和构造带斜坡部位的油气藏。反转构造的成因主要为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产生的弧后扩张作用及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挤压作用,还与盆缘刚性块体隆升及侧向挤压作用有关,盆缘刚性块体的分布位置及隆升强度对盆地反转构造的平面展布特征及反转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是发育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型中新生代断坳盆地,断裂构造极其发育并对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文中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孤店断陷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系统研究了该断陷的断裂构造类型、几何学特征及成因演化。孤店断陷断裂空间上具有明显分期、分区、分带、分段及分层差异活动特征,多期幕式活动的边界断裂及斜坡带主干断裂控制着继承性断陷的发育。孤店断陷断裂活动与松辽盆地中新生代所经历的多旋回构造运动相统一,主要经历了四大阶段6个活动期次,即断陷期(火石岭组—营城组沉积期)的3期幕式伸展、断坳转换期(登娄库组沉积期)的1期弱伸展、稳定坳陷期(泉头组—嫩江组沉积期)的1期短暂而强烈的张扭性伸展以及构造反转期(嫩江组末期—现今)边界主断裂的幕式反转逆冲。  相似文献   
7.
潜北断裂带对沉积充填和油气差异富集具有控制作用,断裂带不同段的结构、构造差异性显著。早期关于潜北断裂带的地质认识及构造样式的解剖精度已不能满足当前精细化油气勘探的需求。因此,为了精细解析潜北断裂带的分段差异性及其成因演化,根据断层类型、几何学特征及成因演化,将潜北断裂带自西向东依次划分为6段,即新农段、钟市段、蚌湖段、潭口南段、潭口北段和三合场段。潜北断裂带不同段构造特征差异明显:新农段发育断阶构造和复合地堑;钟市段发育“荆沙红墙”和复杂断块;蚌湖段构造相对简单,发育同向断阶;潭口南段发育“座椅状”主断裂和复杂断块;潭口北段发育“躺椅状”主断裂和复杂断块;三合场段发育平缓斜坡及断阶、地堑—地垒构造。潜北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受潜北地区多期、多方向不同性质区域应力所控制,且“荆沙红墙”、盐岩层、深部岩浆活动及先存构造等对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也具有影响。断裂活动经历了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即断陷期(沙市组—潜四下段沉积期)、断拗期(潜四上段—荆河镇组沉积期)、构造反转期(荆河镇组沉积末期—广华寺组沉积前)和拗陷及改造定型期(广华寺组—平原组沉积期)。该研究成果可为系统认识潜北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机制及油气勘探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邵家洼陷区断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家洼陷区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的一个箕状断陷。邵家洼陷区断层平面组合特征复杂,剖面组合类型多样,导致了该洼陷区断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邵家洼陷区的沉积充填和构造格局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它影响着油气运移的指向、路径、效率和聚集部位,主要使烃源岩层与储集层相连通而有利于油气的垂向运移。盖层断层的活动主要影响该洼陷区圈闭的形成和类型,形成众多断块或断鼻构造而有利于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9.
塔河地区三叠系油气充注幕次划分与成藏时期确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受区域构造"跷跷板"运动和断裂输导体系控制,塔河地区三叠系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油气成藏过程。通过291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运用油包裹体荧光颜色、均一温度统计分布以及埋藏史投影法获得了工区三叠系各充注幕次的充注年龄和成藏期次,并确定了其油气成藏时期。结果表明,工区三叠系上、中、下油组均可划分出3幕油气充注,但北部的于奇地区为早期(40~7.5Ma)3幕不连续充注成藏,中南部为晚期(11~0.9Ma)3幕连续充注成藏。由此认为,塔河地区三叠系发育"沟源"断层的盐边、盐上构造带和岩性上倾尖灭带应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0.
邵家洼陷区断裂构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邵家洼陷区是受张性及张扭性应力控制的箕状断陷区,断裂体系及活动特征的分析对该区沉积构造演化、圈闭类型及油气运聚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并结合断裂体系、油藏剖面等综合分析。论述了断裂构造对邵家洼陷区不同构造带上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洼陷区断裂活动从古生代持续至第四纪,多期断裂活动导致了断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该区油气生成与运聚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其继承性活动又控制了上部区域性盖层中断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