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渤海复杂地质条件下浅层超大位移井到底能打多远的问题,文中综合考虑岩屑、井筒环境、水化效应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海上超大位移井水平段裸眼延伸极限预测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水平段裸眼延伸极限的影响,并进行了因素敏感性和钻井方案优化措施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岩屑影响的水平段裸眼延伸极限明显小于不考虑岩屑影响的延伸极限;水平段裸眼延伸极限随破裂压力当量密度、钻井液稠度系数、钻杆转速、温度增量的增加而增大,随钻井液密度、钻井液流性指数、机械钻速、固相(岩屑)密度、固相体积分数、压力增量、水化应力的增加而减小,随钻井液排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破裂压力当量密度、钻井液流性指数、钻井液稠度系数对延伸极限的影响较大。通过优化各参数取值,可改善钻井液性能,提高井筒清洁能力,合理控制钻进参数,从而延长超大位移井水平段裸眼延伸极限,为平台位置优选、井网布置、复杂结构井开发方式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简述渤西修井机设计思路,以石油钻采机械理论为指导,确定了修井机基本技术参数,并根据现场使用情况,对渤西修井机进行了总结和整改,为渤海油田修井机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垦利16-1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是典型边际油田,该油田油藏埋深浅且存在大段疏松砂岩地层,为大位移井钻井带来轨迹控制困难、井眼延伸难度大等难题。笔者从地质背景出发,分析了研究区域大位移井钻井的技术难点,以KL16-1-A25井为例,分析了浅层大位移井关键钻井技术。研究表明,井眼轨迹控制技术、井下工况监测与控制技术的应用对于精确控制浅层大位移井的轨迹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尤其是TruLink工具的应用实现了动态连续测斜、Optidrill系统的应用动态实时反映井下状况等,有效保障了大位移井眼的持续延伸;钻井液优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浅层大位移井钻井液的携岩性、润滑性和封堵性;PC-LET YK水泥浆体系和加长胶塞的应用有效保障了浅层大位移井的固井质量。本文研究成果对渤海油田浅层大位移井的钻井作业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可为渤海油田增储上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海洋修井机国产化进程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产化海洋修井机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 ,寻找与国外海洋修井机的差距 ,提出全面提高国产化海洋修井机质量的建议 ,同时阐明国产化海洋修井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国产化海洋修井机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寻找与国外海洋修井机的差距,提出全面提高国产化海洋修井机质量的建议,同时阐明国产化海洋修井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型快速混配车采用了专利技术——高能恒压混合器,具有混配能量高,混配压力恒定的特点。在胍胶粉与混合水接触的瞬间即可将其充分发散,从根本上解决水包粉的难题。另外,混合器能产生0.06MPa的负压,可将粉料吸人,负压吸料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深水油气田开采过程中常钻遇浅层气,浅层气是聚集在海底的超压气体,由于预测难、控制手段少,通常采用更换井位的方式对存在浅层气的区域进行规避,严重制约了钻井井口选址范围,甚至无法实现油藏勘探目的。基于ANSYS Fluent软件,采用VOF模型和k-ε湍流模型,建立了浅层气放喷多相流体瞬态流动计算模型,得到了不同压力系数、储藏规模和井眼尺寸条件下的浅层气喷流特征,建立了基于气藏压力、储藏规模的浅层气放喷数值模型,提出了对处于中高风险等级的浅层气采取主动放喷技术的防治方法。该研究对主动应对浅层气地质灾害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简述渤西修井机设计思路,以石油钻采机械理论为指导,确定了修井机基本技术参数,并根据现场使用情况,对渤西修井机进行了总结和整改,为渤海油田修井机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海洋修井机侧钻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修井机用于开窗侧钻时,修井深度不等于钻井深度,因此有必要开展修井机侧钻能力研究。三维井眼轨迹比较复杂,建立的模型难以准确求得钻柱轴向载荷的解析解。为了能更准确地计算实钻井眼中钻柱的轴向载荷分布,对修井机的侧钻能力进行计算,采用计算精度较高的最小曲率法并考虑了钻井液粘滞力影响计算井眼轨迹参数,更精确算出任一测深对应的井斜角、方位角、大钩载荷荷井深等侧钻能力参数。  相似文献   
10.
液压控制的智能井系统通过长达数千米的液压管线向井下传送液压控制信号和动力,选择目的层层位和控制流量。向井下传送液压控制信号时,受传输介质和细长液压管线的影响,液压控制信号的传输速度、强度和形态都会发生衰减和扭曲,难以被井下设备识别。为对井下执行器进行可靠的控制,讨论了液压控制信号的传输速度、井眼温度沿深度方向变化对传输介质黏度的影响;分析了井口压力向井下传播时压力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地面液压控制信号传到井下时的形态变化、同时施加液压控制信号和液压动力信号时的传输特性,以及有无阻力状态下开启井下滑套时控制压力的变化;再考虑管线内径、加压方式、井眼环境、液压油黏度等对上述传输特性的影响,得出液压控制压力应大于5 MPa、3 000 m深水井中井下液压信号传输时间约为25 min等定量评估结论。研究结论可为开展井下液压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