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低渗气藏需储层改造才能常规开发,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易形成不规则裂缝。针对不对称垂直裂缝气井,基于Forchheimer二项式渗流特征,利用保角变换原理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应力敏感影响下的无限导流裂缝井产能数学模型,对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同时对几种因素影响幅度排序。结果表明:随着滑脱效应及裂缝非对称率的增大,气井产能增加;随着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性的增强,气井产能降低;储层物性是决定产能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裂缝非对称率、应力敏感和滑脱效应,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程度最弱。  相似文献   
2.
带隔板底水油藏临界产量公式由李传亮1993年提出,但是未将油井的射开程度考虑进去,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基于李传亮隔板模型,对李传亮的带隔板临界产量公式进行修正,提出了新的带隔板底水油藏临界产量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带隔板底水油藏最优射孔段确定方法。实例计算表明,对于带隔板底水油藏应充分重视射开程度对油井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建立基质/裂缝双重介质组分模型,对考虑分子扩散和没有考虑分子扩散条件下的CO2混相驱的过程进行模拟,评价分子扩散对CO2混相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对影响CO2混相驱效果的扩散系数、油藏压力、基质渗透率、裂缝密度和CO2注入速度等主要参数做了敏感性分析。数模结果表明:重力作用和分子扩散作用是两个关键的驱动力,前者主要作用于早期,后者在中后期表现明显,相同条件下,考虑扩散作用的气驱采出程度明显高于不考虑扩散时的气驱采出程度,且采出程度与以上五个因素呈正相关关系,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
姚健欢  刘娟  丁志文  赵超  左文永  封钦亚 《辽宁化工》2014,(8):1086-1088,1091
国内大部分老油田,已经进入晚期高含水开发阶段,在后期加密过程中会采用水平井,从而新进水平井与直井形成立体开采形式;在不稳定注水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本文对低渗油藏水平井与直井联合井网进行周期注水数值模拟,整合水平井和不稳定注水的优势,以五点法立体井网为例,确定连续注水转脉冲注水的最佳时机;以连续注入速度为基础,确定最佳注水波动幅度,优选联合井网注入周期,分析立体井网脉冲注水特点;利用流线模型分析立体井网常规注水与不稳定注水剩余油分布特点,从理论上分析五点水平井与直井立体井网脉冲注水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下降,页岩气会发生解吸作用,而常规气藏的生产数据分析并没有考虑气体吸附导致的偏差因子和综合弹性压缩系数的改变,因此用常规气藏分析方法很难得到准确的天然气地质储量(OGIP).在langmuir等温吸附理论基础上,应用King(1990)和S.MOghadam(2009)方法对偏差因子进行了修正,并应用Bumb&McKee(1986)方法对综合弹性压缩系数进行了修正,然后应用修正Palacio-Blasingame图版拟合方法、修正物质平衡方法(FMB)和修正Ibrahim&Wattenbarger不稳定线性流方法等三种方法对页岩气井生产数据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OGIP.前两种方法主要应用的页岩气井晚期边界流控制的生产数据,后种方法应用的是页岩气井早期的不稳定线性流数据.把VBA和RAT软件作为基本工具,结合上面三种方法,分别计算了某页岩气井考虑吸附作用和不考虑吸附作用的OGIP(原始天然气储量).实例计算表明,当分析页岩气井生产数据时,不考虑页岩气吸附作用将会低估OGIP.用上面三种方法计算得考虑气体吸附得到的OGIP比不考虑吸附得到的OGIP分别提高了13.22%、11.06%和4.89%.  相似文献   
6.
针对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建立基质/裂缝双重介质组分模型,对考虑分子扩散和没有考虑分子扩散条件下的CO2混相驱的过程进行模拟,评价分子扩散对CO2混相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对影响CO2混相驱效果的扩散系数、油藏压力、基质渗透率、裂缝密度和CO2注入速度等主要参数做了敏感性分析。数模结果表明:重力作用和分子扩散作用是两个关键的驱动力,前者主要作用于早期,后者在中后期表现明显,相同条件下,考虑扩散作用的气驱采出程度明显高于不考虑扩散时的气驱采出程度,且采出程度与以上五个因素呈正相关关系,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根据等产量一源一汇渗流理论,推导出不等产量一源一汇主流线上启动压力梯度最小值,结合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关系建立了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确定方法。通过实验及影响因素分析确定注采压差、地层渗透率和注采比对合理注采井距影响关系,得出不等产量一源一汇,最小压力梯度的位置与注采比的大小有关,注采比对合理井距影响较小,储层改造对提高合理井距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8.
新型“井工厂”技术开发页岩气优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气是资源量巨大的非常规资源,但其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较低,导致气井单井产能低、开发难度高、生产投入大、投资风险高、经济效益差、对环境冲击大等负面影响。因而传统的钻井施工流程已不能满足其开发要求。为此,"井工厂"技术应运而生,介绍"井工厂"技术和特点,通过总结国内的实践探索对该技术的优势进行探讨,得出"井工厂"技术不仅能减少非作业及作业时间,且具有能显著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和环境压力等优点,对我国目前页岩气的开发探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油田基本为陆相储集层,且大多采用注水开发。当前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储层非均质性和敏感性导致孔喉增大,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带形成窜流通道,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为提高水驱效率,增大原油采收率,封堵水淹层已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打水泥塞工艺作为封隔具体层段重要技术,被广泛运用于高含水层、层间出水和干层,但现场施工存在打水泥塞施工成功率低、工艺复杂、占产时间长、 施工费用高等问题。以商8-74井打水泥塞施工为例,分析不同打水泥塞工艺优、缺点,总结不同打水泥塞工艺所适宜井况及地质特征,并针对不同井况对打水泥塞工艺进行了优择和改进,从而有效保证打水泥塞一次成功率,对今后打水泥塞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注CO_2引起沥青质沉淀的机理、实验方法、模型预测、影响因素及抑制方法进行论述,分析了沥青质沉淀发生的条件,对比预测沥青质沉淀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应性,指出沥青质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