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光光度法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砂岩表面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631)在岩石表面的吸附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1631溶液在岩石表面吸附前后的质量浓度,算出1631在岩石表面的吸附量。结果表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快速准确,确定617nm为测定波长,线性回归方程为y=0 0027x-0 0058,R2=0 9991;不同砂岩表面的吸附平衡时间不同,亲水表面为10h,油表面为16h,砂表面为18h;同砂岩表面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不同,亲水表面是0 7mg·g-1·砂,亲油表面是1 4mg·g-1·砂,油砂表面是6 7mg·g-1·砂;天然岩心动态吸附量为0 8066mg·g-1·砂。  相似文献   
2.
气湿对凝析气藏渗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毛细管上升法、Washburn法和自发渗吸法实验,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5、二甲基硅油GB-201、二氯二甲基硅烷等化学剂使人造砂岩岩心的润湿性向气温转变的能力及特点;用非稳态渗流法实验研究了它们对气液两相渗流的影响,并测定岩心润湿性改变前后的气、液相对渗透率.实验结果说明:在气/水体系中,二甲基硅油和二甲基二氯硅烷可以将强水湿表面转变为优先气温表面;在油/气体系中,二甲基硅油可以将强油湿表面转变为弱油湿或中性润温表面;与亲油、亲水表面相比,优先气湿的孔隙表面液相流动性显著增强;润湿性由液湿转变为优先气湿后,液相相对渗透率增加,液相饱和度降低,等渗点左移,气相相对渗透率减小.通过这种润湿性反转处理可以改善井眼附近的渗流环境,提高凝析气藏的生产能力.图8参9.  相似文献   
3.
MD膜驱剂驱油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姚同玉 《油田化学》2003,20(2):172-174
MD膜驱油已成为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为了深入认识其驱油机理,实验测定了从兴隆台油田驱油现场取得的两个MD膜驱剂样品MD A100和MD A200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表面润湿性、表面电性并进行了讨论。MD A100为单分子双季铵盐MD 1的250g/L水溶液,MD A200为MD 1同系物的180g/L水溶液。结果表明:MD膜驱剂没有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不是表面活性剂;MD膜驱剂能改变表面润湿性,可将强水湿表面(相对接触角为4.2°)转变为中性润湿(1800mg/LMD A100和MD A200溶液的相对接触角为89.9°和88.4°),可将油湿表面(114.1°)转变为中性润温(分别为90.2°和91.5°)。MD膜驱剂溶液能改变表面电性,当MD膜驱剂的质量浓度由600mg/L增加到900mg/L(亲油砂)或由900mg/L增加到1200mg/L(亲水砂)时负电表面转变为正电表面,即存在一个zeta电位为零的浓度。这说明MD膜驱剂驱油时润湿反转机理和表面电性反转机理起主要作用,也即MD膜驱剂的强烈吸附作用改变了砂岩表面的性质,引起原油存在状态的变化,从而有利于原油的采出。表3参7。  相似文献   
4.
探讨温度和有效应力对低渗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影响规律及内在机理,用大型岩石高温高压渗透实验仪,结合核磁共振、恒速压汞测试和相对渗透率实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不变时,岩心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而递降;有效应力不变时,岩心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测试结果表明,有效应力增加时,骨架颗粒紧密排列,岩心孔隙平均喉道和主流喉道半径减小,孔隙连通性变差,有些连通孔隙被分隔孤立,成为不可入孔隙,岩心束缚水饱和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针对CO2混相驱注采耦合波及特征认识不清,气窜阶段无法定量识别的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CO2混相驱注采耦合波及特征,明确气窜程度表征指标和划分标准。结果表明:与CO2连续气驱相比,注采耦合开发通过增压储能、放压释能过程,地下渗流场不断变化,扩大气驱波及面积,延迟气窜时间,提高油藏最终采出程度;新方法计算的气窜阶段划分结果与矿场监测数据吻合,可作为矿场气窜阶段识别的依据;储层孔隙度越大,注采耦合开发无气采油阶段变长,气窜发育阶段推迟;生产井离注气井越近,气体突破时间越早,反九点法井网、排状井网、五点法井网进入完全气窜时间分别为3 148、4 120、5 610 d。研究成果可为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注采耦合开发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 :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表面润湿性、表面电性。认为在用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驱油时 ,存在低界面张力机理 ,润湿反转机理和表面电性反转机理。在驱油剂浓度达到 6 0 0mg·L-1时 ,采收率可提高 5 %~ 6 %。可以推测 ,具有吸附性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都可有这几种驱油机理 ,并具有一定的驱油潜力。  相似文献   
7.
油层润湿性反转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深入了解油层润湿性反转的特点并更好地应用到油田开发中,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中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油层的润湿性一般由偏亲油逐渐转向偏亲水;润湿性可以通过吸附化学剂而改变;化学剂的结构不同,润湿性反转的特点不同。润湿性反转在油田开发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对深入了解提高采收率机理,指导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润湿性孔隙中发生聚合物吸附滞留后的流体渗流机制,首先用非稳态法实验研究了亲水岩心和亲油岩心中聚合物吸附前后的油水两相流动过程,然后改进了半渗透隔板法测试油水毛管力实验方法,用常规驱替流程直接测试了聚合物吸附前后油水毛管力.研究表明,聚合物在岩心中吸附能选择性地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改变孔隙与渗流流体的相互作用,使亲水岩心束缚水饱和度增加,残余油饱和度降低,亲水程度增强,油水毛管力增加,毛管力曲线变陡;使亲油岩心润湿性反转,油水毛管力由负值变为正值;深化了高含水油藏聚合物驱降水增油机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表征表面活性剂对油藏岩石表面润湿性的影响。方法 用5%二甲基硅油乙醇溶液将云母片处理为亲油表面,配制不同浓度的单链型、二聚型和低聚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蒸馏水溶液和盐水溶液,以正十二烷作油相,采用接触角测量仪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天然云母片和亲油云母片表面的接触角,分析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机制,建立相应的润湿模型,得到不同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润湿因子,并与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低聚型表面活性剂OL1在低浓度时将天然亲水云母片变为强亲油表面,在高浓度时又将其变为亲水表面,在蒸馏水中质量分数为0.2%时可将接触角反转为141.31°(盐水中120.08°),质量分数为0.5%时又将接触角降低为80.47°(盐水中85.10°)。单链型表面活性剂SC1容易将亲油云母片表面转变为亲水表面,在蒸馏水中质量分数为0.5%时可将接触角反转为65.78°(盐水中65.51°)。二聚型表面活性剂DI1对润湿性的影响较弱。建立的润湿模型普适性较强,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结论 不同类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对岩石表面润湿性的影响不同,建立的润湿模型能贴切反映表面活性剂溶液在云母片表面的润湿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了解润湿热和吸附热的意义,从概念和相互关系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它们在采油中的作用和应用,并进行了渗吸驱油试验。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润湿与吸附关系密切,在采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油在岩石表面的润湿热越大,越不容易被驱走;驱油剂溶液在岩石表面的润湿热越大,越有利于自发渗吸,有利于提高洗油效率;驱油剂在岩石表面的吸附热越大,吸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改变岩石表面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