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大斜度井、水平井随钻电阻率测井过程中随钻电阻率受地层界面影响大、极化效应明显的问题,从电磁场基本理论出发,建立了层状地层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随钻电阻率测井仪以水平姿态穿过不同电阻率地层界面时的响应特征,分析了地层界面附近随钻电阻率测井仪的响应规律,总结了极化效应的产生前提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钻电阻率测井仪的线圈距越大、工作频率越高,极化效应越显著,相位差电阻率与幅度比电阻率相比受极化效应的影响更明显。以永X断块A井为例,介绍了随钻电阻率地层边界响应特征在地质导向钻井中的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质模型较为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随钻电阻率曲线的极化现象判断地层界面,进行地质导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凭借特殊的层状结构、极强的可调控性能、优异的环境兼容性及显著的应用效果等特点,在环保、催化、储能、传感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多数研究集中于LDH可控合成工艺的改进完善及LDH的应用探索,但迄今对制备LDH时涉及其组成结构形貌的变化过程,即其形成机理的关注较少,相关机制解释模糊,深入研究其形成过程对于可控制备具有独特形貌和特定组成的LDH及开发更深层次的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LDH层板形成机理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即以二价金属氢氧化物的存在为基础、以三价金属氢氧化物的存在为基础和拓扑相变机制,并分别进行了阐述辨析及对比分析,发现LDH层板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多种机制往往共同作用,总结认为固液及液液反应在初期成核阶段占据主导地位,各自作用程度及不同层板构筑机制产生的主导作用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更为普遍的LDH形成机制解释需要归纳总结更多LDH层板构筑的区别和规律,宏观和微观上探索形成过程的内在机理及科学本质,以期为LDH开发拓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铁基材料因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较好的环境相容性和较低廉的价格等综合性能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广泛应用.而铁基材料在多元环境中的长期服役性能取决于其耐受环境侵蚀的能力—耐腐蚀性,这一能力与其表面性质高度相关.为了提高铁基材料的耐腐蚀性,通过添加合金元素的方法发展出了如"不锈钢"、"耐候钢"、"哈氏合金"等不同系列应用于不同场合的材料.添加元素一方面改变了金属的互熔特性,一方面使得铁基材料表面可以形成具有保护性的"钝化膜",进而提高其耐蚀性.铁基材料表面钝化膜通常具有半导体的特性,其性质可以通过电化学分析测试获得.介绍了光电化学响应、交流阻抗等测试方法在钝化膜半导体性质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在多种环境下纯铁、纯铬、纯镍和不锈钢上形成的钝化膜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塔中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单个储集体规模小且分散等特征,多采用超深水平井进行开发。水
平段较长且需要穿越多个储集体以满足开发地质要求,导致井眼轨迹复杂,控制难度大,对钻具组合提出了很高的
要求。为解决上述难题,文章对单弯单稳钻具组合的井眼轨迹控制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底部钻具组
合静力分析数学模型和井斜趋势角评价方法,分析了井斜角、钻压、BHA结构参数以及钻头各向异性和岩石可钻性
对井斜趋势角的影响规律。分析发现,稳定器位置、螺杆弯角、岩石可钻性和钻头各向异性对井斜趋势角的影响较
大,钻压、稳定器外径对井斜趋势角的影响较小。根据分析结果,以塔中862H井为例,对斜井段和水平段钻具组合
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钻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钻具组合,塔中862H井井眼轨迹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的各项控制
指标,钻成了截至目前中国陆上最大垂深水平井。  相似文献   
5.
非常规油气储层具有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以及渗透率低等特点,压裂液在裂隙中的渗流侵入机制由毛细管压力与储层润湿性主导。因此,精确的原位润湿性表征对评价压裂液性能、构建完善的焖井渗吸驱油工艺以及优化压裂液配方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基于拓扑几何学Gauss-Bonnet定理和三维微观CT成像试验,建立了储层原位润湿性评价新方法。利用数字岩心重构模型和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模拟了压裂液在真实地层内的渗吸驱油过程,研究了储集岩不同的润湿分布对压裂液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拓扑几何学的润湿性表征方法的精度高达95%以上,同时可实现表征储集岩不同润湿特征的目的。同时,均匀强水湿状态下致密油的采出程度比混合中性润湿状态高33.8%,其渗吸驱油的效果更佳。储层的原始润湿状态通常具有混合润湿的特征,因此需要优化压裂液配方使储层岩石达到润湿改性和增加致密油采出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股票已成为很多普通人的投资对象。而上证指数作为股市风向标,对于宏观经济和整个股票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研究上证指数,有助于了解股市变动,掌握上证多数个股的走势,给决策及投资者提供一些建议。基于此,以上证每日指数为研究对象,对2000—2022年的数据进行研究,采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模型拟合上证指数收盘价,然后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疏松砂岩气藏气水分布和运移关系复杂,储集岩孔隙结构特征、原位润湿特征和气水界面性质制约了天然气储量的有效动用,其中储层孔隙结构和润湿性的准确评价对气藏治水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弥补传统评价方法在精度和尺度上的不足,结合持续拓扑分析和三维CT无损成像技术,精细表征了疏松砂岩气藏储层的孔隙结构,并应用拓扑几何学Gauss—Bonnet定理拓展了孔隙尺度润湿机理,创新了原位润湿性评价方法,系统研究了双相润湿特征对气水赋存分布规律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了基于拓扑分析的疏松砂岩气藏储集岩特性评价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持续拓扑分析结果全面且精细地表征了疏松砂岩储集空间的孔隙结构及其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物性特征,并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2)基于拓扑几何学的润湿性评价新方法定量表征了储集岩的原位润湿性,且误差在6%以内,相较于传统方法,精度提高了约11%;(3)强水湿体系中气体普遍赋存于大孔,部分孤立的气泡赋存于小孔,油湿体系中地层水大多赋存于大孔且极易建立优势渗流通道,从而导致开发初期气藏产水现象的发生。结论认为,该新方法可快捷、准确地识别与表征岩石的孔隙结构与原位润湿性,对推动储层表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