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天然气中He同位素组成探讨天然气的形成与运聚成藏机制。塔里木盆地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中天然气氦同位素分析表明,3He/ 4He分布在2.58×10-8~8.33×10-8范围,R/Ra为0.019~0.059,平均值为0.031,为典型的壳源He同位素组成特征。我国东部主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的R/Ra平均比值则变化于1.21~2.30,说明在东部盆地天然气形成过程中有幔源He的加入。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除构造活动外,更重要的是成烃过程中热源不同。东部含油气盆地成烃作用过程中,携带有深部气体挥发分的幔源热流加热地层水形成地层中热水对流体系,同时幔源He进入热水流体。热水流体与烃源岩发生作用,可促使源岩中有机质转化成烃类并进入流体,烃源岩中壳源放射性成因He 也进入流体一起运移成藏,所以东部盆地天然气中的He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二元混合特征。塔里木盆地成烃热源来自于盆地沉积体埋深形成的壳内地热增温,天然气He同位素组成特征表现为壳源He同位素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于2015年7月(夏季)和2016年1月(冬季)对电厂排水口邻近海域开展调查,监测研究了水温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分布情况,分析水温与浮游动物群落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距排水口500 m范围温升低于1℃,距排水口1000 m范围以外的海域未受冷却水影响。夏季监测到浮游动物为68种,浮游幼虫38种,浮游幼体的种类数占36%>桡足类29%>水螅水母类16.04%。冬季浮游动物是40种,浮游幼虫15种,桡足类的种类数占47%>浮游幼体27%。浮游动物的优势种夏季有8种,主要优势种是钳形歪水蚤0.306;冬季有7种,关键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0.294。强额孔雀水蚤和蔓足类无节幼虫在夏季和冬季均是优势种。丰度和生物量夏季高于冬季,夏季在排水口附近1000 m内海域相对较小,而冬季自排水口向外逐渐减小。浮游动物的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冬季0.81大于夏季0.70,多样性指数夏季3.36大于冬季2.37,丰富度指数夏季4.21大于冬季3.62。夏季水温与丰度和生物量呈负相关,与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呈正相关。冬季水温与丰度和生物量均为极显著正相关,与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与均匀度和丰富度指...  相似文献   
3.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对不同颜色的淡水、海水珍珠样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珍珠的颜色与其所含有机成分没有太多的联系,而与其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密切相关,颜色越深,微量元素相对越富集。除个别元素的质量分数存在差异外,浙江诸暨和江苏芜湖两地淡水珍珠的微量元素种类大致相同。淡水珍珠中Mn元素的质量分数远高于海水珍珠的。  相似文献   
4.
南柳河是湛江港重要的污水入口,对港湾环境质量影响极大。为了了解湛江市霞山区南柳河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在河段及入海口选取了16个泥样,用SK-2003型双道原子荧光分析仪测定了Hg、Cu、Zn、Cd、Pb、As六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六种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为:Cu>Zn>Pb>As>Cd>Hg。除了Pb的4个站点和As的6个站点以外(Pb与As的超标率分别为75%、62.5%),Hg,Cu,Zn,Cd四种元素超标率为100%,而其中Cu、Zn、Cd三种元素超出10至100倍,应属于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热水流体作用与油气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 2 0年来 ,对地壳中热水流体地质作用的研究已渗透到地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并且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与现代海底热水流体或大陆热泉活动有关的热液石油的生成问题已引起油气地质学界的普遍关注。热液石油是热水流体与烃源岩发生水岩反应的产物 ,并能与热水流体一起运移。研究热液石油生成和运移的机制有助于了解地质历史中油气的生成与成藏过程。热液石油生成的温度范围从 60℃到大于 40 0℃ ,高温区明显高于传统的石油窗温度 ;热液石油生成过程所需的时间短 ;热液油气运移的通道与热水流体相同 ,这就是断裂构造。据此可以认为 ,在更深的地层圈闭中 ,尤其是产于深大断裂构造附近的圈闭中 ,有更大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及塔东1井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硅质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的结果,硅质岩中As、Sb、Hg、Ba、Sr、V、Ni、Mo、U等元素明显富集,尤其是As、Hg、Ba和U高度富集,Ba/Sr值不大于10×104,U/Th值大于1;稀土元素总量低,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δCe值为0.524~0.991,Lan/Cen值为1.112~2.934。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硅质岩属于海底热水沉积型,其形成环境为大陆边缘深海槽。由于硅质岩与黑色页岩呈互层产出,空间分布稳定,故认为二者形成环境相似;推测该区黑色岩系形成时的缺氧事件可能是海底火山及与之紧密伴生的海底热水流体活动导致的。图2表2参32  相似文献   
7.
以竹柏果仁为原料,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超声波辅助索氏提取法提取竹柏果仁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与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竹柏果油最适提取工艺条件为: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75℃,料液比140(g/mL),提取时间150min。该条件下,竹柏果仁油提取率为29.32%。经GC-MS定性、定量分析可知,竹柏果油中共检出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5.81%,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76.27%)显著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19.54%);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并富含油酸、二十碳二烯酸和二十碳三烯酸。  相似文献   
8.
地壳热水流体在油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水流体在地球内普遍存在,且常常进行大规模的迁移,在地表以下2km往往就可形成达到生油要求的门限温度。目前,在油气地质研究中,对地壳热水流体在油气成藏过程中作用的认识尚很不深入。通过文献调查分析及研究认为,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热水流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热水流体与烃源岩发生水岩反应,有利于油气的生成与排出;2热水流体与烃源岩发生加氢反应,有利于沉积有机质向烃类的转化和提高烃类物质的产量;3热水流体是烃类物质从烃源岩到成藏聚集构造的运移载体。加强上述各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油气形成与成藏的机制,进而服务于油气勘探预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化工制图》课程设置的意义以及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启发为方式,以应用为导向,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措施,并以实际教学成果检验课程改革成效,对今后《化工制图》课程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基于Au纳米团簇荧光猝灭特性检测酪氨酸酶(tyrosinase, TYR)活性的方法。方法 以谷胱甘肽为模板合成Au纳米团簇(Au nanoclusters AuNCs), 通过荧光猝灭检测TYR活性。结果 酪氨酸酶活力范围在11.55~69.30 U/mL时, 荧光猝灭减半时间(quenching time of half fluorescence intensity, QTHFI)与酪氨酸酶活力线性相关, r2为0.98, 检出限为1.28 U/mL. 结论 利用Au纳米团簇荧光特性检测酪氨酸酶活力的新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