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子洲气田生产井产水问题进行研究,结合水化学特征和生产井产水动态特征识别产出水类型;同时在构造、储层物性和沉积相、生烃史的认识基础上认识子洲气田山23段气水分布规律,指出研究区各个区块气水分布的主控因素,并提出预防出水建议,为子洲气田下一步高效滚动开发提供了指导建议。图7参13  相似文献   
2.
榆林气田南区自2005年底在山2砂岩气藏整体建成20亿立方米年产规模后,已稳产8年,气田整体开发形式良好;但目前气田周边还未发现有利的产建接替区,为保持气田持续稳产,老井挖潜成为必要。以地质研究为基础,结合生产动态,采用不同挖潜选井原则对榆林南区44口低产、低压气井进行筛选;优选出两口井为挖潜对象,利用数值模拟对挖潜效果进行预测,并对措施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砂岩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将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然而,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开发的逐步加深,在深埋藏(>3500m)的砂岩储层中也发育较好的储层,尤其在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的盒8和山2段局部就形成了,粒间孔大量残余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储集体,形成了深埋藏低渗透背景下的相对优质储层。本文通过偏光显微镜、包裹体测温、恒速压汞、成像测井等技术方法,对沉积、成藏、成岩等方面进行讨论,认为岩石成分高成熟度、早期的烃类充注、早期胶结作用、晚期溶蚀作用及高角度构造缝的发育,是形成高桥地区盒8、山2段砂岩深埋藏条件下相对优质储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深层(4200 m以下)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进一步揭示研究区致密砂岩成藏条件,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油气成藏原理,基于岩心观察、普通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其烃源岩分布、生烃能力、储集层特征进行系统剖析,并对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该区主力烃源岩上古生界石炭...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岩性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储层条件多样,封闭条件复杂,局部含硫化氢等,地质评价和建设运行难度大。从储气库选址评价、指标设计、运行优化3个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岩性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开展研究攻关,总结了低渗岩性气藏型储气库建库设计与运行优化关键技术。通过研究:建立了低渗岩性气藏型储气库选址评价技术与库址筛选指标体系,筛选出建库有利区10块;形成低渗岩性储气库指标设计技术,提升气井注采能力,扩大了运行压力区间,优选注采井型和部署模式,有效支撑了4座储气库优化设计;形成储气库全生命周期运行优化技术,持续提升在役储气库调峰能力,优选硫化氢采气淘洗模式,地质—井筒—地面一体化进行完整性管理与评价,实现了低渗岩性储气库的长期安全运行。3项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SH、YU、SD和LW储气库的选址、设计与运行,方案设计指标与实际动态评价基本吻合,建成调峰能力7.5×108 m3,实现了8年以上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子洲气田目前生产井出水严重成为子洲气田有效开发的瓶颈,在进行产水类型分析的基础上,识别产水层;同时结合沉积相特征、气水识别及水化学特征分析,重新认识子洲气田山23段气水分布规律,为子洲气田下一步高效滚动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针对致密砂岩气藏目前的定义和储层物性下限标准,选取苏里格气田东部致密砂岩储层进行压力敏感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将致密砂岩空气中储层物性和地层条件下储层物性进行拟合,计算压力敏感因子,建立致密砂岩储层在空气中和地层条件下的对应关系,为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产能是评价气井生产能力和指导气井合理配产的重要依据。初期产能可通过系统试井、一点法试井等测试手段获取,而随着生产地层压力下降将导致气井产能降低,气井开采后期产能需要及时跟踪评价,但长庆低渗气藏储层渗透率低,产能测试平衡时间长,另外气田井数多,要开展后期气井产能测试存在较大的困难。本文从气井产量理论公式入手,结合相关经验公式,建立了两种气井生产后期产能预测的快速方法,并对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应用证明该方法适用、简便且不需重复试井,可为气田动态监测节省大量人力、财力,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关键词:低渗;气井;开采后期;地层压力;产能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下二叠统太原组是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的主力开发层系,其砂体厚度大、多期叠置且各期砂岩体展布特征不明。分析认为,该区太原期海侵事件直接影响了砂岩体的展布,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利于寻找有利开发层段。为此,根据标志性地层、岩性突变界面等层序界面识别的关键地质信息,以太2-太1段发育的4套石灰岩为二级层序界面,建立了太原期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在早二叠世海侵期次和方向研究的基础上,刻画出太原组层序地层格架内3期砂岩体(七里沟砂岩、马兰砂岩和桥头砂岩)的展布特征。分析认为:①太原期发生4次海侵事件,海侵方向为东南向,相应发育的4套石灰岩具有分带性且自北向南发育程度渐好;②海侵范围和期次直接影响到砂岩体的分布范围和期次,在海进和北部地区抬升及物源供给变化的控制下,三角洲平原砂岩体的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最后,结合实钻数据,指出最有利开发层段为马兰砂岩段,其砂岩沉积发生在太原期波及范围最大的两次海侵事件之间,受海侵影响,沉积的砂岩颗粒受海水的淘洗作用而岩性更纯,物性也优于其他两套砂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