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首先对民用建筑结构形式及抗震设计目标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抗震理念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运用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民用建筑整体抗震性能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美观实用的住房建筑是建筑发展的目标之一,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研究时主要针对房屋的实用、造价、美观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致力于找到合理的方案使房屋设计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阴影检测精度,采用基于极限学习机的遥感影像阴影检测方法,将纹理特征的能量、熵、对比度和逆差距4个指数作为输入特征向量训练学习机模型,实现阴影区域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当纹理窗口大小为4×4,步长为1时,能够将阴影区域较好地检测出来。该方法能够克服阈值法的地物错检问题以及反复选取阈值的缺点,并解决了神经网络及支持向量机多参数选取困难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阴影区域检测速度和精度,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泛化性能,综合性能优于阈值法、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  相似文献   
4.
通过三轴固结不排水剪(CU)试验,得到尾矿试样分别经历1~6次干湿循环作用后的抗剪强度,分析探讨了干湿循环作用对尾矿试样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尾矿的有效粘聚力c′和有效内摩擦角"′在经历不同次数的干湿循环作用时,具有明显差异性,循环次数达到3次前,两者均有大幅度波动,3次之后略有下降趋势,但下降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较为平缓。分析结果认为:尾矿在经历反复的吸湿-脱湿过程中,水的反复作用引起了试样内部颗粒间结构状态的变化,宏观上表现出在经历不同循环次数时抗剪强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针对螺纹联接时轴线位置的不确定导致的工件互换性不佳、可靠性降低、制造成本增加等不良后果,基于螺纹综合测量,提出一种全新的螺纹作用轴线测量方法。采用灵活的切片式刚性牙型测头,让其环绕螺纹测量并与之紧密旋合。TESA电感测头用于采集测头姿态数据,该数据反映被测螺纹的作用中径的变化。经过数据处理获得被测螺纹的作用中径线,结合已有螺纹轴线理论,拟合被测螺纹的作用轴线。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测量方法实现的可能性,测量精度在10μm内。介绍的测量方法弥补了现阶段螺纹测量领域内对螺纹轴线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利用有限的资源打造美观实用的住房建筑是建筑发展的目标之一,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研究时主要针对房屋的实用、造价、美观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致力于找到合理的方案使房屋设计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呼伦贝尔高平原土地沙化的现状与分布规律特征,剖析了土地沙化的危害,从自然因素与人为作用等方面探讨了呼伦贝尔沙地的成因,从合理开发水资源、轮牧、植树造林等方面来防治土地沙化.  相似文献   
8.
介绍液体样品硬X射线吸收光谱(XAS)测量的样品池装置,其密封性好,易于拆洗,能用于水、有机溶剂等溶媒中的XAS测量.该装置具有可拓展性,通过与温度控制装置组合,可进行温度依赖的XAS测量;还可通过输液泵与液相装置联合(如纳米粒子的液相制备装置或催化反应装置),进行实时XAS测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测试经历1~6次干湿循环后的尾矿试样的力学特性。通过对经过不同循环次数后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孔隙水压力和静强度的对比分析,探讨干湿循环作用对尾矿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历不同次数干湿循环后尾矿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呈明显的软化特征,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加载初期应力-应变线性增长程度在循环达3~4次后逐渐稳定,峰值应力所对应的应变量在3~4次循环时达到最大值;孔隙水压力峰值分别集中在经1、2、5次循环的试样,尾矿试样的剪缩趋势在此阶段明显加剧;尾矿的静强度在循环达到3次后逐渐稳定且有略微下降的趋势。干湿循环过程中水的反复作用导致了试样内部颗粒间结构状态的变化,致使尾矿在经历不同时期的干湿循环作用时,表现出力学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双城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得出本区地下水为锶质偏硅酸矿泉水,并从水岩作用角度对矿泉水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矿泉水主要的成因为含水层上部及含水层岩层经过长期降水渗入、溶滤作用形成可溶解性的锶岩和偏硅酸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