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营改增"的推行对建筑企业影响较大,建筑企业需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运用新税收政策进行筹划,完善管理体系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分析了"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企业发票和合同管理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完善对策,为建筑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给予实际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张家浜河道整治工程为例,巧妙地运用钢塑土工格栅布置技术,利用土工格栅与砌块锚固相连共同受力,将挡墙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层设计布筋长度,从设计角度阐述生态挡墙的可行性。同时通过挡墙顶部设置观测点验证设计可行性,将坍塌严重护岸区域的顶部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的变化量降到最低。挡墙顶部的垂直位移远小于水平位移,最大垂直位移为3mm,而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5mm。  相似文献   
3.
梅皓天  江建斌  宋刚练 《广州化工》2022,(21):172-174+178
近年来随着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关于场地修复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挥发与半挥发性有机物(VOC/SVOC)污染。通过研究VOC/SVOC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常用的修复技术,从工艺流程上对可能会产生的二次污染的来源以及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从大气、水、固废、噪声等方面探讨了相应的二次污染防控措施,旨在推进场地修复行业中的二次污染防治工作,以期能够为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孔雀河斜坡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作用,石油地质条件都受到构造演化的影响。本次主要通过对研究区断裂、局部构造的构造演化进行研究得出:研究区的构造形成时间与油气的生成、运移时间匹配较好。同时结合生储盖层展布、油气运移等分析,指出研究区龙口、维马克构造带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经高级氧化处理后泥浆的压滤脱水效率,采用化学絮凝法,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加药量的聚丙烯酰胺(PAM)絮凝剂在不同p H梯度泥浆中的絮凝效果,以及絮凝过程中对泥浆p H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于弱碱性泥浆时PAM的絮凝效果最好,且不会引起泥浆p H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张萍  宋刚练  余学兵 《海洋石油》2011,31(2):43-46,81
以平湖地区ZST构造X井区有限的钻井资料为基础,利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测试技术手段,对该井区平湖组的岩石学特征、粒度、储层物性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揭示:该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属中孔中渗砂岩储层.平湖组储层物性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沉积环境控制储层物性,潮间带和潮下带发育的潮...  相似文献   
7.
车排子地区地震砂体识别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车排子地区春光油田,运用地震砂体解释方法,从井出发,井震结合,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层位,以合成记录和地震正演模拟为指导依据,有砂体的地方进行解释,没有砂体的地方不解释,在全工区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砂体识别.通过砂体平面分布图刻画砂体边界、分析沉积体系,并结合该区成藏条件,寻找有利勘探目标.共找出有利圈闭8个,其中已知油藏4...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阿克库勒地区断裂演化的研究发现,各时期断裂的形成和演变控制了该区的主要局部构造的形成,对储层起到了改造作用,同时对于油气的运聚起到了重要的沟通作用。阿克库勒地区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及印支-燕山期四期重要的构造运动,这些构造活动形成的断裂和老断裂的再活动和这一地区油气形成运移的期次相匹配,因此,把断裂演化与油气运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于塔里木阿克库勒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传统原位注入技术(如注入井)效率低、效果差等缺点,从而实现药剂的有效输送和混合,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通过小试实验,研究了岩土施工设备在污染场地修复中药剂对设备的腐蚀问题,得出修复药剂对不锈钢不存在腐蚀现象的结论;通过中试试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可为岩土施工技术在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大力推广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XX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XX断块大凌河油层为一套多油水组合的上倾尖灭边水油藏,经过25a的开发,产量已进入递减阶段。利用油水井在钻井、试油及生产过程中所录取的各项生产资料,采用动态法和常规水淹层解释方法分析其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Ⅰ层和大Ⅲ层水淹程度相对较高,大0层水淹程度相对较低、剩余油相对较富集;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高部位断层、岩性尖灭带、井控程度低和注采系统不完善的地区。层间、层内差异和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