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28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3篇
自动化技术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嵌入式系统中,ARM处理器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结合得愈加紧密,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同时,面对人机交互效率的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嵌入式设备开始采用较为复杂的GUI系统,在此过程中QT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介绍五子棋游戏开发,可以使读者了解基于QT4.7的ARM嵌入式Linux的应用程序开发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智能应用技术二级学科为例,提出学科核心课程群建设需要结合领域国际前沿研究,同时兼顾人才培养不能脱离市场对智能人才需求的观点,以期与同仁共同探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一体化建设、人才培养与核心课程群建设的整体优化、教学改革与学科队伍建设的全面对应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随着3维采集技术的飞速发展,点云在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主流技术,在解决各种3维视觉问题上已表现出巨大潜力。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3维点云分类分割方法通常在聚合局部邻域特征的过程中选择邻域特征中的最大值特征,忽略了其他邻域特征中的有用信息。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动态图卷积和空间注意力的点云分类分割方法(dynamic graph convolution spatial attention neural networks,DGCSA)。通过将动态图卷积模块与空间注意力模块相结合,实现更精确的点云分类分割效果。使用动态图卷积对点云数据进行K近邻构图并提取其边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局部邻域聚合过程中容易产生信息丢失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点的空间注意力(spatial attention,SA)模块,通过使用注意力机制自动学习出比最大值特征更具有代表性的局部特征,从而提高模型的分类分割精度。结果 本文分别在ModelNet40、ShapeNetPart和S3DIS(Stanford Large-scale 3D Indoor Spaces Dataset)数据集上进行分类、实例分割和语义场景分割实验,验证模型的分类分割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分类任务上整体分类精度达到93.4%;实例分割的平均交并比达到85.3%;在室内场景分割的6折交叉检验平均交并比达到59.1%,相比基准网络动态图卷积网络分别提高0.8%、0.2%和3.0%,有效改善了模型性能。结论 使用动态图卷积模块提取点云特征,在聚合局部邻域特征中引入空间注意力机制,相较于使用最大值特征池化,可以更好地聚合邻域特征,有效提高了模型在点云上的分类、实例分割与室内场景语义分割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信息系统记录的事件日志多为包含点事件和区间事件的混合型事件日志,针对现有合规性检验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此类事件日志的问题,提出一种对混合型事件日志及对应模型进行合规性检验的方法,从拟合度、精确度、和简洁度三个方面来衡量混合型事件日志及其对应的过程模型的契合程度,用户可对三个指标设置权重,求出一个综合的合规性指标.论文设计并实现一个原型工具,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小灵通基站电源的可靠性,业界提出了通过ISDN通信线路进行信号和电源同时传输的方案,即直流电源远供;由于监控单元是小灵通远供电源系统的控制核心,因此,监控模块能够稳定和可靠地工作是保证远供电源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而通信局站中通信设备众多,电磁环境相对比较恶劣,因此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也较高;分析了小灵通基站电源监控模块的功能与结构,并从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及外壳设计方面给出了解决电磁干扰的方案;实践证明,该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取得了预期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型邮件服务器性能测试方法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测试是对邮件系统性能进行的评估测试.测试过程针对邮件服务器的特点,分别设计不同邮件协议下的测试脚本,并根据用户对系统性能的设计目标,模拟一定数量的用户压力,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处理能力等.测试工具采用了Spirent Avalanche 220和Reflector 220以及Compuware QALoad 5.0.  相似文献   
7.
赵华星  孙晓峰  宋巍  李占明  李德民 《材料导报》2021,35(21):21236-21242
随着轻型合金技术的发展,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船舶舰艇、装甲装备等领域,但随之带来的腐蚀问题不容小觑.资料显示,我国铝合金舰船的维修费用有近一半用于修复海水腐蚀损坏.铝合金微弧氧化是一种表面处理技术,兴起于上个世纪下半叶,通过在铝合金表面生成陶瓷层,能起到较好的防腐效果,同时对工件结构包容性大,在处理复杂零部件时有特殊优势.铝合金经微弧氧化处理,能在表面原位生成以α-Al2 O3和γ-Al2 O3为主要成分的陶瓷层,具有较高的硬度、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但由于微弧氧化发生时,会产生瞬时高温高压,击穿原有自然氧化膜,在表面形成放电通道,因此微弧氧化膜层有大量孔洞.为提高微弧氧化膜层综合性能,更好地发挥腐蚀防护作用,学者们对微弧氧化过程以及膜层质量进行了大量研究.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大致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电解液、电参数、氧化时间和添加剂.一般来说,电解液和添加剂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成分有直接影响,合理使用添加剂对改善膜层表面孔隙率有积极意义,尤其是纳米颗粒添加剂,发挥第二相弥散强化作用,能有效提高膜层强度和硬度;而电参数和氧化时间对成膜效率、膜层厚度以及相结构都有影响,各种因素相互关联制约,共同影响微弧氧化陶瓷层的耐腐蚀效果和综合性能.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开始在工业中使用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俄罗斯对微弧氧化的理论研究比较深入,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微弧氧化过程瞬间完成,同时涉及到化学、电化学、等离子体等反应,机理十分复杂,至今仍没有统一的模型能够完美解释整个过程.我国对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理论积累以及工程应用领域均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在一些小型铝合金工件的微弧氧化技术上,工艺流程已较为成熟.本文归纳了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腐蚀防护机理,对影响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防腐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梳理讨论,并对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研究人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晅松  陶先平  宋巍 《软件学报》2018,29(6):1622-1634
运行时验证是提升普适计算应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这类应用的很多性质同时涉及时间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这样的时空性质给运行时验证带来了特有的挑战.一方面,传统的时态逻辑难以描述空间性质;另一方面,适合描述空间性质的Ambient Logic在真值不确定等情况下不能很好支持有限轨迹中时间性质的描述.为支持普适计算应用时空性质的运行时验证,本文引入三值逻辑语义,提出了AL3(3-valued Ambient Logic);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基于AL3的性质检验算法和运行时监控器.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运行效率实验阐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四种沉降计算方法,对不同类型、不同试验条件的土工格室加筋复合结构体进行了沉降计算。通过对比计算得出的P-S曲线与试验实测值,分析了造成误差的原因。最后通过计算结果对试验结果差值的标准差分析,得出关于在设计中选用沉降计算方法的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国内近岸浪高监测手段有限、监测频率和精度难以保障的问题,设计和研发了近岸海面视频监控下的浪高实时检测预测系统。根据业务需求,将系统分为视频传输、视频预处理、浪高检测、浪高预测和浪高可视化五个模块,其中视频传输模块负责所有监控视频在系统中的传输;视频预处理模块负责消除视频中干扰物对浪高检测精度的影响;浪高检测模块使用多层局部感知卷积神经网络(NIN)和支持向量回归(SVR)对海浪视频进行浪高检测;浪高预测模块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对未来12小时和24小时的浪高进行预测;浪高可视化模块负责将检测所得浪高值映射为伪彩色,对浪高进行可视化。该系统支持多观测站点并行检测、站点切换、自动截断保存监控视频和存储浪高数据等功能。在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的应用试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能够较好地协助浪高预报人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