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是江汉盆地油气勘探与研究的重点,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对其油气成藏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制约了勘探的进程.运用成藏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的成藏动力系统进行研究和划分.以构造—沉积演化的阶段性与旋回性为基础,结合生储盖组合、地层压力系统、油源特征和封闭程度将研究区潜江组划分为底部自源超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下部混源超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中部混源弱超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和上部他源常压半开放成藏动力子系统.总结出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的3种成藏模式,分别为自源—砂体—侧向成藏模式、混源—断层—砂体—垂向—侧向成藏模式和他源—断层—砂体—垂向—侧向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康建云 《炭素技术》2013,32(4):91-92,95
加工细长石墨台阶孔产品比较困难,本文从工艺路线、装夹方法和工艺参数等方面进行切削试验比对,设计了专用工装和镗孔对刀装置,该方法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较高,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镗孔对刀装置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汉盆地自晚元古代统一的变质基底形成以后,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和晚燕山-喜马拉雅4 期构造旋回,形成前印支期地台型广海盆地、晚印支-早燕山期前陆盆地和晚燕山期以来的内陆断陷盐湖盆地。通过分析4 次构造旋回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与破坏作用,依据生烃期的早晚和油气在完成初次聚集后至最终成藏定型期间是否突破了原始封闭体系,将江汉盆地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3 种类型,并分析了各类成藏模式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4.
以Euler-Bernoulli悬臂梁为实验模型,研究了压电柔性机械臂系统的模型建立和振动主动控制的问题.首先,针对柔性构件在建模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等特点,采用实验辨识的方法建立了由压电致动器输入到压电传感桥路的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模型;其次,对于压电柔性机械臂的弹性振动问题,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针对加权矩阵...  相似文献   
5.
沉积微相和储集空间类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彭州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采用沉积微相-储集空间类型定性识别与流动层带指数定量划分相结合的方法,优选参数并利用聚类分析将彭州气田雷四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有效储集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不同类型流动单元与沉积微相、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具有很好的对应性。用典型岩心的压汞曲线对分类结果进行验证,揭示该方法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具有相对优质的储渗条件和含气性,是彭州气田雷四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优质储集层评价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6.
对潜江凹陷王场地区5口井9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荧光观察,4口井4块样品显微测温、测盐、激光拉曼、荧光光谱等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潜四上段砂岩储集层共经历了6次热流体活动,其中发生过2期油气充注成藏事件,并以第二期充注成藏最为重要。结合埋藏史—热史分析认为,王79井所在区域油气成藏时期分别为35.9×106~37.8×106a(始新世晚期到渐新世早期)、26.9×106a(渐新世晚期);王78井所在区域油气成藏时期为30×106~32×106a(渐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7.
针对四川盆地高放射性储层不易识别、测井评价困难等问题,结合地质背景、能谱测井特征以及岩心资料等,总结梳理了储层高放射性的成因。利用能谱测井数据中的铀、钍、钾曲线组合特征以及交会图分析方法,有效解决了高放射性陆相致密砂岩气层、海相碳酸盐岩气层、页岩气储层及杂卤石固体矿产勘探中岩性及储层识别、泥质含量计算、烃源岩品质评价等相关研究和分析工作。该研究对盆地内及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工区的高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沉湖地区油气系统演化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湖地区位于江汉盆地东部,发育有多个含油气构造。以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烃源岩条件、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对沉湖地区上古生界-中生界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与成藏作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下志留统泥岩、二叠系泥岩与碳酸盐岩为该区主力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上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储集层;中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泥岩为区域性盖层;中三叠世末期、侏罗纪末期和古近纪末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圈闭发育与油气生、排、运、聚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在油气系统演化研究的基础上,预测区内存在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3类油气藏,并分析了各类成藏模式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日本工业标准JISL1030—2:1998《纺织品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中毛丝混纺产品的测试方法35%盐酸法及试验步骤,GB/T2910-1997《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中的试验方法75%硫酸法的比对试验,提出快速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
蚌湖—周矶向斜带是潜江凹陷最好的生烃向斜带,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利用90余口探井的实测温压数据,对蚌湖—周矶向斜带的地温场、地压场、温压系统纵横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它们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蚌湖—周矶向斜带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有利于烃源岩成熟与油气生成;深部发育的弱超压可为油气运移提供重要的驱动力;纵向上具有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特征,但油气的垂向运移能力较差,以较短距离的侧向运移为主;平面上各含油层系的油藏主要分布于流体能量相对低能区,且环绕或紧邻相对高能区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