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是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地区,受鼻状构造、断层和砂体的影响,该带以复杂断鼻断块、断层-岩性和断层-不整合油气藏为主.在划分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油藏类型和分析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北部斜坡的成藏模式,分为3类:汇集式运聚成藏模式;沿断层运聚成藏模式;斜坡自生自储式成藏模式.总结了北部斜坡油气富集规律,即是油气富集于继承性的沉积-构造斜坡的鼻状隆起区,斜坡内带和凹陷中心则是形成低位扇岩性油气藏和断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地区.根据以上分析,该区带二次油气勘探存在3大领域,有望探明一定规模的石油地质储量,对油田的增产上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断裂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内反转背斜油气成藏的控制,寻找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选取典型的反转背斜G构造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数据,通过构造解释、断层活动性分析、构造演化剖面、侧向封堵性评价等方法,对G构造的断裂特征及其圈闭形成、油气运聚和保存的控制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G构造发育3组断裂,包括2条主控断层、组成似花状构造的次级断层以及浅部中新统内近EW向断层,主控断层形成于新生代早期、似花状构造次级断层形成于始新世平湖期、近EW向断层形成于中新世晚期的龙井运动。G构造主体表现为被断裂及火山机构复杂化的断背斜形态,先后受控于伸展正断、岩浆活动以及挤压反转等多期构造运动,最终在龙井运动末期定型;背斜高点的“花心”烃源断层断距小、活动性与主排烃期不匹配导致供烃能力弱;控圈断层在浅部侧向封堵性较差,同时背斜高点圈闭被近EW向断裂破坏;上述因素共同导致G构造在背斜高点勘探成效不理想。研究认为西湖凹陷内G构造等勘探不理想的反转背斜位于或者紧邻富烃洼陷、油气供给充足,仍具有良好勘探前景,背斜翼部“花瓣”断层发育区及未被近EW向断层破坏的次高点等区域的构造、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是下一步勘探...  相似文献   
3.
从构造与沉积的控制和响应关系角度,论述了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在构造格局、伸展构造样式两方面所表现出的构造自相似性;研究了在构造自相似性的影响和控制下,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的盆地构造活动和沉积充填之间的控制和响应关系。研究表明,歧口凹陷的沉积体系展布、沉积旋回等沉积特征也显示出自相似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沉积特征的自相似性对盆地油气勘探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综合分析三维地震、测井、录井、岩芯等资料,在歧口凹陷东营组三段识别出4种沉积体系类型:扇三角洲体系、湖泊三角洲体系、湖泊体系和湖底扇体系;以体系域为编图单位,探讨了东营组三段沉积体系平面展布规律,为歧口凹陷油气勘探有利区带预测及靶区优选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5.
曾母盆地作为一个拥有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地质储量的大气田,其沉积体系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尤其是早期沉积环境是陆相还是海相一直存在争议。为了厘清曾母盆地沉积体系特征,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可靠依据,在总结分析大量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露头、钻井、地震及油田沉积相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物源供给特征和岩相古地理背景,对其新生代各个时期的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曾母盆地新生代共识别出河流相、三角洲相、海岸平原相、碳酸盐台地(生物礁)相、滨海相、浅海相和半深海相7种沉积相类型。曾母盆地新生代整体为海相环境,大型三角洲在盆地南部持续发育,碳酸盐台地(生物礁)和半深海沉积主要在坳陷期(中中新世—第四纪)发育,断坳期(渐新世—早中新世)基本不发育。由于中中新世受婆罗洲逆时针构造旋转的影响,曾母盆地物源方向发生改变,断坳期物源主要来自西南侧,坳陷期物源主要来自东南侧。  相似文献   
6.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结合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相关方法和理论,对琼东南盆地崖城组聚煤环境特征及成煤作用展开研究。琼东南盆地崖城组煤层主要见于潮坪潮上带和潮间带的泥炭坪、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及扇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以聚煤环境为主线,考虑到古构造的影响,总结出琼东南盆地的聚煤模式:潮上带及潮间带面积最大,为主要的聚煤环境;缓坡带成煤沉积体系的分布广于断控陡坡带;崖二段具有较强的聚煤潜力。  相似文献   
7.
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以及地震数据,系统查明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大型强振幅体外部几何形态、内部沉积要素构成、发育期次、平面展布及演化规律,揭示了有利储集体特征与分布,探讨了其油气意义,并预测了东方区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大型强振幅体整体呈“扇形”,内部由浊积水道、水道间漫溢和天然堤3种沉积要素构成,为发育在浅海陆架背景下的大型“重力流沉积”。其垂向上可划分出3个期次,从第一期到第三期呈现出规模逐渐增大、向北西方向不断迁移、向南东方向逐步推进的演变趋势。浊积水道砂岩在东方区纵横广布、三期叠置,为该区主力储层类型。强超压环境对于改善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储集体物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与大型强振幅沉积体相关的圈闭主要为砂岩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和砂岩透镜体型岩性圈闭,前者分布在底辟构造带的翼部(底辟活动区),后者主要位于底辟构造带外围(底辟活动波及区),勘探前景均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南阳凹陷边界断裂带砂体反演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南阳凹陷边界断裂带是油田勘探的薄弱地区,也是油田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通过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 在南阳凹陷边界断裂上利用地震资料及测井约束反演寻找小型砂体并刻画其特征,为下一步的勘探指明了方向。该地质与地球物理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指导南阳凹陷以及中国东部其它相似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非深水沉积类型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水沉积储层是目前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目标,西非深水油气资源丰富,占全球深水油气总资源量的14%。根据深水沉积所处位置、沉积相带、沉积物组合及平面展布特征等差异,将深水沉积类型分为水道(单支水道、复合水道)、朵叶(单期朵叶、叠合朵叶)、天然堤(近端天然堤、远端天然堤)和深海泥。通过对不同类型深水沉积的岩相、测井相、地震相和沉积相进行分析,以深水沉积模式为指导,结合物源供给和运输通道等因素的影响,阐明了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和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储层类型及分布。综合研究表明,复合水道浊积砂和叠合朵叶席状砂是深水沉积的主要储层,储层物性良好;近端天然堤席状砂是较好的储集体;单支水道和远端天然堤受到砂体规模和厚度的限制,储层性能一般。在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勘探中,首选低缓构造背景下的叠合朵叶席状砂体,其次是寻找高陡构造背景下的叠合朵叶席状砂体,最后是寻找低缓构造背景下的复合水道浊积砂体。在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深水勘探中,以寻找复合水道浊积砂体为主,其次为叠合朵叶席状砂体。  相似文献   
10.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K构造带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运聚过程复杂,研究油气沿断层走向运聚模式及控制因素,可以为相似区带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为此,综合利用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测试数据,研究K构造带天然气成因及运移路径,总结油气沿断层走向运移聚集模式,明确油气可以沿断层走向运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K构造带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等效RO值高于本地烃源岩,以东部洼陷烃源岩供烃为主;运移路径示踪参数变化趋势指示研究区主要存在3个天然气运移方向,均为沿断层走向运移。油气具有“破碎带垂向运移、破碎带—砂体走向运移、断层—盖层封堵、构造高点圈闭聚集”的运聚模式。油气可以沿断层走向长距离运移的条件为具有断裂带和砂体输导通道及断层具有好的垂向和侧向封闭性。研究区发育宽度较大的断裂带,破碎带物性好,为油气垂向和走向运移通道。平湖组砂体具有厚度大、连通性高、物性好的特征,为油气走向运移的有利输导层;平湖组盖层封盖石油和天然气的断接厚度下限值分别为6 m和10 m。主干断层附近盖层的断接厚度均大于10 m,垂向封闭性好,油气难以突破盖层向上部层系逸散;主干断层不同位置和深度的SGR值为32.1%~9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