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现有凸轮式钢坯托,出机起升冲击大、设备占地空间大,拖出和起升不同规格的钢板的调整灵敏度不高等问题,我公司在中板厂和国内其他冶金企业的钢坯托出设备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液压升降式钢坯托出机,它具有占地空间小、维修方便、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等显著特点,并且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是当前国内应用情况最好的的钢坯托出设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掺磷双层多晶硅RCA器件和电路的制备工艺及其温度特性.在工艺中采用自对准双极结构,生长一层RCA超薄氧化层,并用快速热退火处理RCA氧化层.研制的多晶硅发射区RCA晶体管不仅具有较低的电流增益-温度依赖关系,而且还具有较快的工作速度.首次制备出多晶硅发射区RCA ECL静态二分频器在室温下其工作频率为1.1-1.2GHz,在液氮温度下能够正常工作,工作频率可达730MHz.  相似文献   
3.
超高速双层多晶硅发射极晶体管及电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双层多晶硅发射极超高速晶体管及电路的工艺研究 .这种结构是在单层多晶硅发射极晶体管工艺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改进 ,主要集中在第一层多晶硅的垂直刻蚀和基区、发射区之间的氧化硅、氮化硅复合介质的 L型侧墙形成技术方面 ,它有效地减小了器件的基区面积 .测试结果表明 ,晶体管有良好的交直流特性 .在发射区面积为 3μm× 8μm时 ,晶体管的截止频率为 6 .1GHz.19级环振平均门延迟小于 40 ps,硅微波静态二分频器的工作频率为 3.2 GHz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双层多晶硅发射极超高速晶体管及电路的工艺研究.这种结构是在单层多晶硅发射极晶体管工艺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改进,主要集中在第一层多晶硅的垂直刻蚀和基区、发射区之间的氧化硅、氮化硅复合介质的L型侧墙形成技术方面,它有效地减小了器件的基区面积.测试结果表明,晶体管有良好的交直流特性.在发射区面积为3μm×8μm时,晶体管的截止频率为6.1GHz.19级环振平均门延迟小于40ps,硅微波静态二分频器的工作频率为3.2GHz.  相似文献   
5.
濮卫环洼带沙三段油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卫环洼带是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的一个次级负向构造单元。通过对濮卫环洼带沙三段构造特征、储层特征、盐岩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的分析,指出在洼陷带东翼以顺向断块油藏为主,西翼以反向屋脊式断块油藏为主,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分布于洼陷的南部和北部。该研究成果用于勘探部署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MEMS电容式微硅加速度计的结构和等效电路,阐述了开关电容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输出电压与电容的关系,重点讨论了用开关电容技术测量微硅加速度计小电容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C0630A仪表车床床身铸件主要壁厚为26mm,床体壁厚17 mm,最小壁顾3 mm,壁厚相差大,材质HT300,导轨面硬度为190-255 HB,硬度差不得大于25 HB,通过提高熔炼水平获得高温铁液[1],选用硅钙,1#稀土孕育剂,采用瞬时孕育处理工艺,在碳当量不变的条件下,调整硅碳比值。经过生产验证,产品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现已能稳定地生产薄壁高硬度HT300灰铸铁。  相似文献   
8.
张广勤  董勤兵 《铸造技术》2014,(10):2437-2438
车床床鞍铸件外形尺寸620 mm×555 mm,主要壁厚45 mm,属板类铸件,双面导轨,铸件重98 kg,材质HT200,导轨面加工后不允许有任何铸造缺陷。采用大孔出流技术设计浇冒系统,设计准100 mm×200mm压边冒口,准50 mm直浇道,缓流式横浇道,并在搭接处设置滤渣网,压边缝隙式内浇道,获得成功,铸件工艺出品率92%,铸件废品率1.4%以下。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凸轮式钢坯托,出机起升冲击大、设备占地空间大。拖出和起升不同规格的钢板的调整灵敏度不高等问题,我公司在中板厂和国内其他冶金企业的钢坯托出设备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液压升降式钢坯托出机,它具有占地空间小、维修方便、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等显著特点,并且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是当前国内应用情况最好的的钢坯托出没备。  相似文献   
10.
可控循环风的发展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光林  付岳嵩  王强  张广勤  韩玉明 《煤》2001,10(6):9-11
可控循环风从技术上容易实现 ,不但能增加风量 ,而且能有效地驱除积聚的瓦斯和粉尘 ,还有利于工作面降温或预热 ,在经济上和传统的通风系统比较 ,能大幅度降低通风费用。目前 ,各国都在对这一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而且南非已经开发出可提供可控循环通风设计方案的计算机专家系统及可控循环通风的安全系统。国内各类矿山也在研究或采用这一新的通风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项技术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