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简称采油二厂)始建于1971年,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下属的一家以原油生产为主、兼有项目管理和技术研究职能的大型石油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地区大部分储层具有低孔、 低渗、 非均质强、 高温、 高压、 含硫等特征, 给酸压施工的安全性、 成功率和有效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此, 在川东北地区高温高压深井、 超深井酸压改造的难点分析基础上, 以提高酸压施工的安全性为目的, 进行了酸压管柱强度和抗 H 2 S 、 C O 2 、 酸液腐蚀及酸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以提高酸压施工成功率为目的, 开展了震荡挤酸、 前置酸压、 溴盐加重前置液酸压、 高密度压裂液加重前置液酸压技术研究;以提高酸压施工有效率为目的, 开展了酸液配方优选、 酸压工艺优选及参数优化、 残酸高效返排技术研究。形成了针对川东北地区高温高压深井、 超深井的酸压改造工艺、 配套技术及酸液配方体系, 并在川东北地区共实施了5口井8层次的现场试验, 施工成功率为 1 0 0 %, 酸压有效率为 8 0 %, 平均无阻流量由压前的 1 . 0 9×1 0 4m 3/ d上升到1 2 4 . 2 7× 1 0 4 m 3/ d , 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川东北地区海相超深碳酸盐岩储层具有高温、 高压、 含硫等特征, 给测试安全性、 成功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此, 在川东北碳酸盐岩含硫气藏测试难点分析的基础上, 以提高测试施工的安全性为目的, 开展了测试地面控制技术优化研究: 通过优选井口装置、 优化地面流程, 确定出适合于元坝、 普光和通南巴地区的井口装置, 设计出3套适合于不同工况含硫气井的地面控制流程, 最终形成了一套针对性强、 适应性好的川东北含硫超深气井测试工艺技术, 为川东北含硫气藏测试工作的安全开展提供了安全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简称采油二厂)始建于1971年,走过了40年的开发历程,管辖的绝大部分油田和区块已经步入老油田的行列。在采油二厂开发管理的47个区块中,受开发时间及采出程度影响,各区块之间吨油成本差距越来越大,部分区块成本投入逐年攀升,成本控制难度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5.
加砂压裂转向配套技术描述模式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向是压裂的重要配套技术, 需要有规范地描述。研究表明, 高压注入井下的工作液, 在油管、 井筒和地层内逐级进行转向。转向的条件不同, 使用的转向材料有所区别, 发挥针对性的功能。转向技术描述模式, 包括转向部位、 转向材料和转向技术类型及性质。实例分析, 描述模式使用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长庆气田气井连续携液临界流速的确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庆气田大部分气井主力气层为不含边、底水的马五1储气层,但目前发现,由于马五含有滞溜水,部分气井有大量的地层水产出。即使气井不产地层水,也会由于井底、井口状态参数的变化而产凝析水。为了防止地层水及凝析水在井底聚积,增大井底回压,降低气井产量,确定气井...  相似文献   
7.
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简称采油二厂)工作区域1.4万平方公里,管理着马岭、华池、城壕、西峰等七个油田、48个开发区块,现有用工总量6106人,年生产原油能力200万吨,是长庆油田陇东  相似文献   
8.
斜井和垂直井射孔完井产能比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垂直井射孔完井的布孔方式和其产能预测均已有成熟的理论和技术,但对于斜井和大斜度的布孔方式还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为此,将斜井划分为小斜度井、中斜度井和大斜度井,根据此划分确定了最优的布孔方式。当井为中斜度井时,射孔方式只采用90°相位角射孔;当井为大斜度井时,可以采用井眼下半部120°布孔和180°布孔方式射孔。根据提出的斜井布孔方式,推导出了中斜度井、大斜度井与垂直井产能比的定量关系式,为斜井射孔完井产能预测提供了准确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当井斜角小于20°时,直井和斜井的产能比几乎没有变化,随着井斜角的增大,斜井的产能比比直井的产能比有所下降。三种布孔方式中,120°布孔的斜井射孔完井的产能比下降较小,其次180°布孔,下降最严重的是90°布孔方式。因此,对于大斜度井,最好采用120°布孔方式进行射孔完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