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是以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古岩溶型储集层,储集层非均质性极为严重。为制定试验区稳油控水综合治理方案,运用地震方差体技术、云变换技术、岩溶相控建模技术等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资料,通过构造建模、岩溶建模、属性建模、裂缝分析及模型分析筛选开展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改善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三维地质随机建模方案,为该区油藏精细描述和数值模拟提供了合理的地质模型。随机模拟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有利储集层与构造高部位存在一致性,且储集体的发育与构造变形程度及岩溶作用有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值均较低,分布具有随机性,整体表现为北东高,向南变低的趋势,由浅到深随井数减少不确定性增加,图9参16.  相似文献   
2.
同位协同随机建模方法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庆葡南油田葡333区块为例,采用同位协同随机建模技术,以反应储层含油性的电阻率测井参数作主变量和用地震波阻抗参数作协变量,对储集层的含油砂岩厚度进行了预测。根据对该区块储层下限的认识,提取了各个随机模拟实现的含油砂岩厚度,并以10 m含油砂岩厚度为风险门槛值分析了本区钻井风险。通过对新老钻井的钻遇情况分析表明:应用序贯高斯同位协同模拟方法,协同地震属性数据进行储集层预测的精度较高;利用多个随机模拟实现的差异性评价预测,可以有效地降低钻井风险。  相似文献   
3.
从油气藏形成机理与油气藏饱和度主控制因素入手,研究了饱和度与毛管压力关系,利用毛管压力饱和度理论构建核磁共振T2分布谱的毛管压力,建立了核磁T2分布谱法评价原始油气藏流体饱和度的新模型。在大庆深层天然气藏饱和度评价中运用该模型进行了含水(气)饱和度处理,结果表明核磁T2谱饱和度处理结果与取心分析饱和度和生产测试饱和度一致性好,认为用核磁T2谱法原始油气藏流体饱和度评价,对复杂、疑难储集层的测井饱和度解释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测试,南盘江盆地秧1井天然气可分为2类:一类为高含N2天然气,N2含量为54.92%~73.89%;另一类为高含CO2天然气,CO2含量大于96%。认为高N2天然气是秧1井乃至南盘江地区具有地质意义的天然气。指出该类天然气甲烷含量一般小于2.5%,几乎不含大于乙烷的烃类组分,CO2含量2.2 7%~9.5 4%;1δ3C1值为-3 3.1 9‰~-3 3.9‰,CO2的1δ3C值为-2 9.3‰~-30.93‰。认为该类天然气不是原油裂解气,也不是源自上二叠统龙潭组的煤成气,而主要是源自中泥盆统泥质烃源岩的干酪根裂解气;中泥盆统泥质烃源岩的“晚期阶段聚气”是造成该地区天然气高含N2、烃类组分碳同位素偏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油气藏裂缝型储层预测方法——以济阳坳陷古潜山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济阳坳陷富台油田的潜山主要由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组成。采用特征重构和属性反演技术,分析了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机理,认为其储层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深侧向电阻率(Rlld)变化不大,浅侧向电阻率(Rlls) 的值相对降低。通过重构反映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特征曲线,并选取相关的地震属性作为井间信息,用概率神经网络反演获得反映裂缝发育程度的特征属性数据体,预测裂缝发育带的空间展布。预测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压力仪器刻度数据进行处理,能够提高测井压力仪器的性能.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压力刻度数据的应用效果,减少压力温度补偿过程的计算误差,提高压力测量精度,用几种计算方法对压力刻度数据进行温度补偿处理,以二维、三维图形方式直观显示了温度-压力-频率3种数据之间的关系.对比结果分析表明,利用最小二乘法处理结果得到的压力温度补偿系数对压力测井进行温度补偿结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对济阳坳陷上第三系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学进行了系统研究。识别了济阳坳陷上第三系层序界面,将整个上第三系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相当于长期旋回),将研究范围内的馆陶组地层和明化镇组下段划分为3个体系域和7个准层序组(相当于中期旋回)。在全区进行连井对比基础上,建立了全坳陷的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层序地层体制内的沉积体系的纵向演化和平面展布特征。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河流相沉积体系的演化经历了早期的冲积扇辫状河阶段、中期的过渡性河流阶段和晚期的高弯度曲流河阶段;各时期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古构造和古地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