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4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科类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进校时不分专业,经过学科类基础平台学习后,由学生根据本人意愿、专业兴趣等因素,以及社会需要和自主择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科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办学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实施学科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学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构建学科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与学科类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优化学科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2.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质量可理解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高等教育大众化及知识经济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和总体目标。就高等学校的教育实践而言,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着重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有效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深入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学分制的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学习进度的计量单位,以学分为基础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的一种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弹性学制、选课制、绩点制、导师制、免修、重修及辅修制。学分制是生产力发展、科学进步和教育实践发展的产物,与学年制相比,具有灵活性、自主性、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学研究是大学教育工作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以期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有效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活动。大学教学研究具有学术性、复杂性、独特性与实践性等特点。面对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大学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加强教学研究,强化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本科教学评估是"高等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助推器’"。长江大学合校以来,围绕评估,整合了资源,凝练了办学指导思想,理清了发展思路,改善了办学条件,健全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厌学已成为影响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有学习需要的匮乏、学校或专业认同度较低、自我效能感下降、抱负水平不高等。采取相应对策克服大学生厌学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其构建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的目标等因素构成,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蓝图。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挑战,高等学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找准专业办学定位,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技能规范,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校实验教学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实验教学是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完成一系列经过精心设计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开展科学实验的意识、技能和严谨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实验教学建设就是要实现实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质量保证等子系统在内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包括教师的转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应通过岗前培训、有针对性的“传帮带”、开展青年教师讲课评比、鼓励开展教学研究、加强继续教育等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质量可理解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高等教育大众化及知识经济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和总体目标。就高等学校的教育实践而言,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着重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有效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深入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