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准确计算气井临界携液流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在Turner公式的基础上对其携液系数进行修正得到了不同的临界携液流量公式,但这些公式忽略了将表面张力及气体偏差系数取为常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也未考虑不同携液系数对各气田的适用性,因此应用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误差。为此,本文首先对公式中的表面张力及气体偏差系数进行了修正,并对忽略这两个参数的变化所产生的计算误差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常规公式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流温流压梯度测试资料推导携液系数并得到目标气田临界携液流量公式的新方法。最后经实例验证表明本文提出的临界携液流量计算新方法相较于常规方法更具准确性和现场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渤海疏松砂岩储层堵塞范围随着开发生产周期越长而越来越深,常规酸化难以解除储层深部堵塞,解堵难度越来越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深穿透解堵的技术思路并阐述其作用机理,通过三维物模实验和CMG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疏松砂岩起裂及其渗流形态,建立疏松砂岩深穿透解堵产能分区计算模型,探讨了深穿透解堵增产效果,并以渤海疏松砂岩储层E1井为例,结合解堵液体系优选和施工参数优化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疏松砂岩能形成有利的双翼水力裂缝,解堵液在地层中的渗流形态呈“哑铃型”分布,深穿透解堵技术能大幅提高解堵效果;深穿透解堵可以在不破坏原有防砂管柱情况下,在地层中形成人工裂缝,解除近井筒和储层深部的堵塞,增加油井产能。本文研究成果为渤海油田疏松砂岩储层深部解堵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山西沁水盆地南部深部煤层产气量,结合其地质特征提出了在多口相邻井中实施水力波及压裂的技术思路。使用位移不连续法,对诱导应力进行了模拟计算,经分析可知:水力波及压裂在裂缝周围局部区域产生的诱导应力使得水平主应力发生反转,有利于水力裂缝转向延伸过程中充分沟通煤层中面、端隔理等弱结构面,在煤层中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现场应用表明:水力波及压裂井见气时间短,单井平均产量高,具有较好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JZ9-3油田长期注聚造成堵塞问题,分析了W井堵塞物成分和特征。通过氧化剂和稳定剂的筛选及优化,研制成一种安全解聚剂,并进行了堵塞物溶蚀、一维填砂管模型驱替实验、腐蚀速率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过碳酰胺对高浓度聚合物溶液和凝胶的降黏率均能达到99%;加入稳定剂后,可以控制活性氧释放速率,在60℃下静置72 h仍能保持8%活性氧含量,大幅度地提高了解聚剂的安全性。解聚剂对堵塞物溶蚀率达到91.6%,解堵后渗透率恢复率达到305%,具有低腐蚀速率、不产生氧气的特点,确保现场施工的安全。在W井现场解堵施工应用中表明,该解聚剂对长期注聚产生的堵塞具有良好的解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西部某油田A井区高含硫的问题,利用专业软件模拟和相关实验开展了井场原油气提脱硫技术和化学脱硫技术的研究。在模拟A井气提脱硫的基础上,得出气提法的优化参数为塔压0.3MPa,6层塔板,气提气量和塔底重沸器温度依据气提气充足与否和耗能情况进行调节,气提气量控制在4.7~6.1m3/t,相应的塔底重沸器温度为152.0~41.6℃。对于化学脱硫,通过实验筛选出了适用于A井、主要成分为二异丙基合成物的脱硫剂,并评价了用量、作用时间、含水率、温度等因素对其脱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控制支撑剂回流的基础上实现压裂液快速返排对于提高致密气储层压裂效果来说十分重要。但目前的压后返排研究缺乏气液两相流情况下的返排特征分析,忽略了裂缝闭合后支撑剂排列方式及受力状态的改变,制定压后返排制度未考虑各排液参数的动态变化。为此,本文给出了不同相态下的井口嘴流控制方程,推导了裂缝闭合后支撑剂压实粘结状态下的支撑剂回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LM-5井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并绘制了相应的最大油嘴直径动态调节曲线,从而实现对致密气储层压后返排的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7.
准确分析压后压降曲线可以诊断裂缝特征,评价施工效果。目前常用的致密储层压后诊断方法存在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难以准确获取瞬时停泵裂缝压力及施工净压力,无法准确识别多裂缝特征,不能区分闭合后双线性流及线性流,对停泵压降观测时间要求过长等问题。为此,建立了基于储层压后渗流流态分析的压裂诊断方法。该方法降低了诊断对现场压力数据精度的要求,通过识别并拟合线性流数据点以准确得到瞬时停泵裂缝压力、裂缝净压力及多裂缝特征,避免了闭合后分析中对停泵时间过长的假设,通过辨识闭合后双线性流或线性流定性评价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求取储层原始地层压力。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在致密储层压裂诊断中的适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储层原始地层压力和有效渗透率均是对致密储层进行储层评价、压裂设计和压后配产的重要参数。目前可采用传统试井方法和常规的小型压裂压降测试方法(DFIT方法)来求取这2个参数,但这2种方法都要求较为漫长的测试时间而导致其现场应用受到限制。提出了利用小型压裂短时间压降数据快速获取致密储层原始地层压力和有效渗透率的新方法:通过准确识别小型压裂裂缝闭合后的拟线性流以快速获取储层原始地层压力;在分析液体滤失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压裂后压降曲线并将其与实测曲线进行拟合以快速获取储层有效渗透率。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相较常规方法可大幅缩短测试时间并准确获得储层物性参数,具有较高的现场适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小型压裂压降曲线可以了解储集层压裂特征,获取储集层物性参数,但常用的致密储集层小型压裂压降分析方法存在G函数表达式选用不合理,天然裂缝开启条件下的储集层滤失未量化,储集层物性参数求解方法现场实效性弱等问题。为此,首先计算裂缝延伸指数并给出了合理选用G函数表达式的方法,然后对天然裂缝开启条件下的储集层滤失系数表达式进行了修正,进而提出了裂缝闭合后线性流压降分析方法以快速获取储集层物性参数。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改进后的方法在致密储集层压裂分析中的适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准确预测气井临界携液流量对于优化气井生产制度、延长气井生产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通过对Turner公式中的临界携液系数进行修正,得到了不同的临界携液流量公式,但这些公式普遍忽略了表面张力和气体偏差系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以及不同临界携液系数对各气田的适用性。针对这2个问题,文中首先修正了临界携液流量公式中表面张力及气体偏差系数的取值方法,并对将其取作常数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一种利用流温流压梯度测试资料计算各井段天然气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反推临界携液系数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即可得到适用于不同气田的临界携液系数及临界携液流量公式。实例计算验证表明,改进后的临界携液流量计算方法较常规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