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的研究,提出了该区的火山岩岩相模式,即火山通道相、爆发相、喷溢相、侵出相、火山-沉积相等5个相。对156个实测孔隙度和104个实测渗透率数据分析后发现:不同岩相火山岩的物性不同,且以爆发相和喷溢相为好;不同岩性火山岩的物性也有较大的差别,并以熔渣状玄武岩、杏仁状安山岩、火山角砾岩为好;在合适的条件下,加上岩相与岩性的有利组合,可以形成良好的储层;不同岩性火山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与不同,与电性之间的线性相关性亦有较大的差别,但总体上来说相关性都不大。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三叠系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三叠系油气资源丰富,其成藏受多种因素控制。对该区控制油气成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断裂在不同时期对油气的聚集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地层不整合面往往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和油藏聚集成藏带;三叠系扇三角洲相和冲积扇相是该区有利储集体发育的主要沉积相带;乌夏地区三叠系油藏具有多套储盖组合,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和白碱滩组是主要的区域盖层;三叠系油藏大都为发育在鼻隆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地层油藏,这种受构造背景控制的岩性地层油气藏是该地区三叠系油气的主要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是多期构造挤压环境下演化形成的大型陆内叠合盆地,其盆地类型既有前陆盆地,也有陆内凹陷,其中,前陆盆地主要分布在造山带逆冲断裂前缘,陆内凹陷主要分布于盆地内陆区。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在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取得的新认识和对准噶尔盆地周缘盆—山耦合区带地质剖面及盆地不同时期沉积地层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盆地自二叠纪以来发育了3期前陆盆地,这3期前陆盆地及与其相关坳陷的组合和叠加是形成准噶尔盆地丰富油气资源和多样化成藏模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陆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集层的孔隙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的研究发现,火山岩的储集空间有原生和次生的孔隙及裂缝组成,它们具有不同的组合类型。火山岩储集层的孔隙演化可以划分为5 个阶段:火山岩的形成阶段、风化剥蚀淋滤阶段、埋藏构造作用阶段、溶蚀改造作用阶段和油气聚集成藏阶段;同时,提出了对火山岩的储集空间影响较大的5种成岩后生作用:构造破裂作用、风化淋滤作用、蚀变作用、溶蚀作用、充填与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火山岩的研究中发现, 溶蚀作用是喷溢相碱性火山岩中优质储集层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对溶蚀机理、酸性流体的来源进行了探究。认为无机酸与有机酸的溶蚀机理不同, 无机酸主要靠带走K+、Na+等阳离子实现溶蚀, 而有机酸主要靠增加Al3+的活度实现溶蚀, 指出酸性流体主要来自火山脱气、沿深大断裂上溢的深部酸性流体和有机质, 据此, 推断出火山口附近、深大断裂两侧和生烃凹陷附近将是勘探有利区带。在陆西地区, 最有利区域位于夏盐2 井至达1 井一线和石西地区, 次级有利区为夏盐1 井到石南4 井一线和玛东2 井到陆2 井一线。  相似文献   
6.
乌尔禾地区风城组白云岩储集层成因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白云岩储集层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其分布主要受有利沉积相带控制,在扇三角洲发育处白云岩的发育明显受到抑制,扇三角洲前缘扇体之间的湖湾区成为白云岩分布的主要区域.白云岩主要为陆源物质供给较少的静水、微成浅湖环境下沉积的灰泥质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随Mg~(2+)含量变化而导致强烈白云岩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西部小梁山凹陷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为柴达木盆地近年来主要产油区,其中在南翼山地区深浅层均发现含油气层系,单层产量较高.油源对比表明南翼山油田油气来源于小梁山凹陷,近年来,南翼山地区中浅层石油年产量增长较快,已成为新的接替领域.对该区的烃源岩研究表明:小梁山凹陷烃源岩以暗色灰质泥岩、泥灰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下干柴沟组上段(E23)、上干柴沟组(N1)、下油砂山组(N12)、上油砂山组(N22)中,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但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较高,均在100×10-6以上,最高达到1 000×10-6 以上,属于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Ⅱ型为主,热演化程度从未成熟一成熟阶段均有分布.研究表明,上干柴沟组(N1)、下油砂山组(N12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是该区的主要供油源岩.  相似文献   
8.
在采用目前常用的烃源岩酸解处理有机碳分析方法时,常会有一部分有机质随酸解液流失,造成有机碳测量结果偏低.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常规有机碳分析流程获取酸解液,加入NaCl使其达到过饱和后萃取,获得有机碳含量为10%左右的可溶有机质流失物,进一步分析显示,它们主要是短链脂肪酸、4-羟基脂肪酸、芳香酸和芳香酸酐等有机酸(盐)类化合物;作为优质生气母质,每100 g岩样中至少可生成40 mL的甲烷气,因此,对于大量含碳酸盐岩的烃源岩地层,有机碳分析流程中应增加冲洗液中有机质再萃取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9.
通过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发现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储层主要为冲积扇相及扇三角洲相砂砾岩、砾岩和含砾粗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及溶蚀等成岩作用。研究区的孔隙类型主要是残余粒间孔、晶间孔以及碳酸盐、沸石和一些火山岩碎屑被溶蚀所产生的溶蚀孔隙与由构造作用产生的微裂缝。储层现处于晚成岩阶段B期,经过成岩演化后其原生孔隙大部分被破坏,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演化经历了原生孔隙的破坏、次生孔隙的形成和次生孔隙的破坏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