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低温保存皮肤的一种快速冷却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适用于皮肤低温保存的快速冷却方法,并与目前使用的快速冷却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得到更高的降温速率,使皮肤能够迅速越过零度附近的温区。从而有效地抑制组织内水分结晶及长大对细胞造成的损伤,促进玻璃化,提高了皮肤活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我国油气田压裂酸化工艺的实践,对其发展简况、应用效果及机理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这些研究成果给工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公司在1988年的新开工程中,全面推行了“栋号全额效益承包”。具体做法是: 在工程总造价中,先扣除公司应留利润、国家税金及有关费用,剩余部分作为标底,在公司范围内向职工或集体班组招标。对应标者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后发包,从单项工程技术交底到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工程价款  相似文献   
4.
王洪祥  王立  朱兆明 《硅谷》2011,(1):60-60,41
结合安哥拉公路施工实践,为解决雷蒙磨时产较低影响沥青拌和机生产需求的情况,对雷蒙磨的出粉系统进行设计,并提出一种雷蒙磨与沥青拌和机有效结合的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海外项目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压裂酸化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油气田勘探和开发工作中提高油气井产能,提高油气藏采收率的重要手段。我国这方面的化学剂和国外先进产品比较存在显著差距,需要发展稠化剂、降滤失剂、降摩阻剂、保护地层的化学剂、暂堵剂以及酸化压裂用各种表面活性剂的研制和生产,以适应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新的工艺技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自从1955年在玉门油田开始油井压裂试验,1958年在四川开始气井酸化处理以未,压裂酸化工艺在我国已有二十几年历史,对我国石油工业持续跃进起了积极作用。原石油化工部和石油部曾于1973年、1975年、1978年,连续三次召开全国性的压裂酸化会议,总结交流经验,促进了工作发展,到1978年止,累计进行压裂酸化45,527井次,增产原油1.134万吨,增产天然气80亿米~3,1978年全年共进行压裂酸化5,927井次,增产原油247万吨。  相似文献   
7.
低温冰箱控制降温皮肤的最佳温度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长期保存皮肤的活力就必须采用低温或深低温的贮存技术.目前国内外皮库主要使用低温冰箱、液氮(LN_2)等方法来保存皮肤.前者贮存时间较短,一般只能保存一年左右,但贮存条件要求不高,使用较方便,一般单位都能开展.液氮能长期保存皮肤,但贮存条件要求较高,贮存组织需要抗冻处理和慢降温后才能入液氮长期保存.采用慢降温的方法有控制降温(-1℃/分钟)和自然降温两种.一般认为控制降温贮存皮肤的效果最好,细胞冷冻损伤最轻,但要求特殊设备;自然降温不需要特殊设备,只要有干冰、低温冰箱或液氮就能办到,如果使用适当,一样能获得良好效果.干冰降温速率较快,会影响贮存皮肤的活力.近三年我们采用低温冰箱(-80℃)降温贮存皮肤,方法简单、效果良好.假如-80℃以下的冰箱也能承担此项工作,那么液氮贮存皮肤将更为方便.为此我们设计了下列实验,利用冰箱的不同温度降温皮肤,比较了皮肤的降温速率与皮肤活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油田采收率偏低是目前世界上共同存在的问题,有没有办法提高这类油田的采收率?美国阿莫科生产公司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开端,这一经验(SPE-11930)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清除铝换热器表面水垢的新配方,该配方由有机磷酸和磷酸组成,试验表明,在5%硝酸溶液中添加0.5%有机磷酸后,能有效地抑制铝的腐蚀,缓蚀率达89.2%。  相似文献   
10.
高压油气井在钻井过程中发生无控井喷事故后,有效的井控措施之一是在事故井旁钻一口定向斜井,斜井井下井位钻达事故井"靶区"后,采用大型压裂工艺技术建立两井间裂缝"沟通",而后采取井控措施,控制井贪,救护油层。我国新疆南部柯克亚油田柯-10井在勘探钻井过程中发生强烈井喷后,试验应用了此项技术,取得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