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表水硝态氮(NO3--N)污染与人类健康以及水体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以潘庄灌区的禹城市主要水体为例,采集研究区内10个点进行长期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包括pH值及NO3--N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2004年-2009年,禹城市不同水体pH值变化在6.8~8.8之间,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限值。地下水pH值有下降趋势。不同水体pH值最低值多在7月,高值多在10月或1月。2004年-2009年禹城市主要水体硝态氮变化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地下水中硝态氮各年份间变化不大。各采样点灌溉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大多在7月及10月增高,主要原因是小麦或玉米播种前施基肥后随灌溉淋溶进入水体,而受降雨量的影响不大。本研究为该区域水质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液动锤在科钻一井先导孔钻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以 KSC- 12 7型液动锤在科钻一井先导孔二开取心取进井段的应用为例 ,对液动锤的工作原理和破岩机理进行了分析 ,详细说明了液动锤在提高取心收获率和防止孔斜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 ,并对液动锤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对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的拉伸实验误差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刚体运动实验,从软件模拟计算和硬件两方面研究了DIC方法的实验误差,同时,根据成像原理,分析了离面位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了检验测试系统的测量精度,将DIC方法与多晶铜试样拉伸实验相结合,比较了不同实验条件下DIC方法与应变片测量的结果,分析认为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摄像机噪声及离面位移。鉴于这两种误差难以消除,探索了一种误差修正方法,对系统误差进行修正并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SWAT、AnnAGNPS、HSPF、RZWQM、BASINS和GLEAMS六种主流模型为例,系统阐述了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中硝酸盐行为过程的模拟与应用发展情况,分析了目前主流模型中硝酸盐模拟的原理,探讨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有微生物参与的氮素转化过程的计算方法、氮素与作物耦合过程机理及定量方法方面需要深入的实验研究,以探索其机理,提高模型模拟预测性能。同时指出目前绝大多数的一维田间尺度模型应借鉴区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拟方法或与分布式水文模型耦合进行尺度扩展;流域尺度模型,应进一步加强多个环境耦合过程的模拟研究;详细指出了SWAT、AnnAGNPS流域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江西赣州地区分布着全球稀有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其开采工艺主要为原地浸矿,提取过程中主要使用硫酸铵,长期的原位浸提对当地的土壤环境造成的污染风险亟待评估.本研究以定南县原地浸矿工艺的典型离子吸附型稀土尾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区不同土层氮污染现状研究,设置了不同高程的采矿区(山顶、山腰、山脚)及附近未受浸矿干扰的山体对应深...  相似文献   
6.
科钻一井先导孔扩孔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科钻一井先导孔由 15 7mm扩孔至 311mm,由于是全井段 (2 0 0 0 m)扩孔 ,而且地层硬度及研磨性均很大 ,导致施工难度较大 ,作业时间较长。在分析该井地层岩性的基础上 ,从扩孔钻头的选择、钻具组合的优选以及钻井液技术三方面详细论述了先导孔的扩孔钻进情况 ,并给出了在扩孔钻井过程中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逐渐富集于底泥中,经疏浚处理后的底泥需对重金属进行固化处理,才能进一步填埋或资源化利用。经固化处理后的底泥(以下简称处理后底泥),其性质可能随着环境因素发生改变,使处理后底泥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从固化体中释放到环境,再次给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巨大风险。以处理后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改变处理后底泥-浸提液的pH,研究重金属的溶出与浸提液pH之间的定量关系。当处理后底泥-浸提液pH较高时(大于5.5),处理后底泥-浸提液体系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较低;当处理后底泥-浸提液pH下降至5.5左右时,体系中的Cu、Zn、Ni等几种重金属元素大量溶出。处理后底泥对Cu、Zn、Cr和Cd有较强的固定能力,但是对Ni和Pb的固定能力有待加强。此种底泥的有效酸缓冲容量为0.999 meq/g,对外来酸带来的pH变化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8.
垂直晶界铜双晶的拉伸变形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研究了垂直晶界铜双晶试样的拉伸变形行为,获得了拉伸过程中试样表面的全场变形分布。结果表明:试样整体变形呈"双颈缩"现象,试样表面的应变分布不均匀,晶界附近的应变水平低于晶粒内部的,试样总是在软取向的晶粒内首先发生塑性变形并断裂。借助扫描电镜(SEM)原位拉伸实验观察到在拉伸过程中滑移带不能穿过晶界。以上结果说明,铜双晶试样拉伸变形行为与组元晶粒的晶体取向和晶界的属性有关,软取向的晶粒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而大角度晶界在拉伸过程中具有强化效应,对晶粒的滑移变形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钻一井”一开泥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钻一井”一开井段采用了钠膨润土-高粘CMC泥浆体系,视漏失情况添加GD-Ⅲ随钻堵漏剂,满足了施工携带岩屑和堵漏防漏要求.介绍了该井一开井段的泥浆技术,并对泥浆成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变化及适宜规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区节水灌溉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有效的推动了绿洲化进程,使绿洲规模不断扩大。针对节水条件下流域尺度绿洲适度规模问题,以膜下滴灌技术的发源地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利用1976-2015年五期卫星遥感影像,分析了节水条件下流域绿洲面积变化过程,基于水热平衡理论构建了绿洲适宜规模计算模型,确定了节水条件下流域绿洲适宜发展规模。结果表明:1976-2015年玛纳斯河流域绿洲总面积扩张388.3km~2,人工绿洲面积扩张3 873.3km~2,天然绿洲面积缩减3 485.0km~2;计算得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适宜规模为4 025.9~4 499.8km~2,目前绿洲实际规模超出绿洲适宜规模的3.4倍,且绿洲稳定指数H0为0.46,表明绿洲处于亚稳定状态;为了进一步保证绿洲稳定性,玛纳斯河流域适宜耕地面积应为1 801.6~2 013.7km~2。研究结果说明,不合理的绿洲开发,威胁到整个绿洲的稳定,确定绿洲适宜规模,可以为绿洲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