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守柱 《炼钢》1993,9(1):50-55
转炉复吹法,由于综合了顶吹法和底吹法的优点,已成为氧气转炉发展的必然。我国转炉复吹技术经过“七五”期间攻关,已为中、小转炉应用复吹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成熟经验。在“八五”期间,建议我国中、小转炉加速推广转炉复吹技术,以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石油精神与具有地域文化的忠诚、使命、创新、人文、奉献的价值理念相融合,河北销售焕发出强大效能。河北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红色文化底蕴自然深厚,时代元素内涵也较为丰富。一直以来,中国石油河北销售公司将传承弘扬石油精神与河北地域文化时代元素相融合,不断推动石油精神特色化、本土化、时代化、品牌化、人格化,全面建设新时代服务型销售企业,推动石油精神与时俱进、绽  相似文献   
3.
<正>河北销售冲破惯性思维束缚,以品牌+品牌,内引外联开展跨界合作,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河北地区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激烈,复杂多变。中国石油河北销售冲破惯性思维束缚,不断调整发展定位,找准制约发展的“瓶颈”和核心因素,结合“互联网+”战略,以品牌+品牌展开跨界合作,通过品牌叠加,探索出新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1980年以来,武钢和武院合作对氧气转炉复合吹炼技术进行研制。1983年底,武院按武钢要求的“先简易、后完善”的方针,设计的复吹供气系统,先后把三座顶吹转炉改造成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并投入生产。自投产以来,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就前一阶段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效果而言,还未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其主要差距有三: ①底吹供气强度低,一般为0.02~0.03标米~3/分·吨,未达到复吹转炉应有的  相似文献   
5.
6.
刘明灯  李守柱  杨丹红 《应用化工》2013,42(6):1035-1038
采用水热法由石榴皮制备氨基化生物质炭,用于吸附水中汞离子,考察了溶液pH值和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水作为溶剂可明显增加生物质炭的氮含量,吸附能力显著提高;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pH值对吸附影响较大。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在pH=4.0时,氨基化生物质炭对汞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为483.5 mg/g,几乎为未进行氨基化改性碳材料(123.0 mg/g)的4倍。该氨基化生物质炭用于PVC工业废水处理,废水中汞离子的去除率达99.7%,处理后的废水可达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N2吸附-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渣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废渣脱除杂质的处理工艺;利用优化处理的废渣或/和高岭土为载体、分子筛为活性组分经喷雾干燥制备催化裂化催化剂,分析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并利用固定流化床装置评价催化剂性能。结果表明:pH为3.0、搅拌时间为20 min、NH4Cl投料比为20%、温度为60℃、洗涤介质为NH4Cl、先洗涤后焙烧再洗涤是处理催化剂废渣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反应温度为480℃、剂油质量比为7.5、质量空速为4 h-1、原料油为大庆减压蜡油的条件下,与以高岭土为载体的催化剂相比,综合考虑优选载体中废渣质量分数在10%~20%的催化剂具有更强的重油转化能力,产物液体收率和汽油选择性更高,汽油组成中异构烷烃含量高、烯烃含量低。  相似文献   
8.
随着轻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静电纺丝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静电纺丝装置是获取纳米纤维最简单也是最经济的方法之一,但是产量低限制了静电纺纳米纤维产业化生产及应用的最大的技术瓶颈。静电纺丝装置主要由注射泵、高压电源、喷头和收集器组成,而喷头是静电纺丝装置的关键部件,因此研究喷头的技术发展对静电纺丝装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静电纺丝装置关键部件喷头的技术发展进程与面临的问题及静电纺丝应用领域,并对静电纺丝装置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生物膜的形成引起的细菌感染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这意味着医疗健康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近年来,抗菌材料的研发一直在努力抑制细菌细胞的生长和防止细菌在基底材料上粘附,从而减少细菌污染带来的危害。然而,由于细菌生物膜的复杂性和抗生素耐药性等问题的普遍存在,使身边的安全隐患逐渐增加,细菌感染率还在不断上升。因此,对于抗菌材料的研究和抗菌机理的分析,以及对细菌等污染微生物的防治,仍是科研工作者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从抗菌材料的类型、抗菌机理、防治策略和影响因素几个方面入手,对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这些内容可为新型抗菌材料的设计和多功能抗菌材料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